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和破坏,北宋初期地方官学长期不振,士子求学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朝廷崇尚儒术推行文治政策,不断扩大科举考试的规模,但国家无力创办大量的官学。书院的兴起,缓解了朝廷崇尚文治而又教力不足的矛盾,既为政府培养了大批文治人才,也把教育扩散到了基层。另外,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书院的藏书、读书以及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摘编自丛迪《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法国先后出现了一批勇敢的思想家,他们猛烈抨击旧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并设计了新的教育制度,为法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他们对宗教道德的虚伪深恶痛绝,主张从人的善良天性出发,培养博爱的道德和对劳动的尊敬,在民主制度下对青年进行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由国家管理、为国家育人,教育与宗教分离。在启蒙运动以前,法国初等学校数量少,教学质量低,学校只是少数特权阶级及富贵子弟出入的场所。启蒙运动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这一问题,国家颁布了许多的教育法令来推进普及教育的实施。启蒙思想家们主张增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促使学校为现实服务、教育与生活联系、理论与实际结合。

——摘编自刘晓兰《启蒙运动与法国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教育的演变趋势。
2023-03-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沙龙兴起于15世纪,原指装扮艺术品的房间。16世纪来传入法国,逐渐演变为聊天,玩纸牌和谈论文学与艺术的种场所。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逐渐强化B.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生产领域的大变革D.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3 . 表3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认识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3
时期与人物认识
16世纪初,葡萄牙学者佩雷斯根据早期西方航海家和商人的记载,完成了《东方概要》书稿。中国人是白人,不留胡子,眼睛细小,稀疏的头发很长。他们右手拿两根筷子,左手把碗拿到嘴边,用筷子往嘴里送饭。中国人是基督徒,什么食物都吃。
17世纪末到中国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书信集。中国人差不多是白色的,南方有些人是黑的,眼睛狭长、扁鼻、少须。“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只有他们和西方一致,他们发明了纸、印刷、火药、精瓷及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应当被视为优于其他民族”。
18世纪末来华英国人巴龙的《中国游记》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做了描述。中国人高颧骨、尖下巴、剃掉部分头发,头颅像个圆锥体,是大自然的“畸人种”。肤色属于“褐色”。语言原始面难懂。中国文明是低等文明,中国人是低等民族。

——摘编自张先清《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

任选一个时期,谈谈你对欧洲人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认识的理解。(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维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更大的限制。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在这种要求下欧洲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宗教改革拉开帷幕
C.近代科学开始兴起D.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6 . 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让人们逐渐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力倡以科学方法和实验,探索人和现实世界,这种求实态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使欧洲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与地心说不同的日心说。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论述人体的基本构造,并从解剖角度论述男女肋骨数相同,从而否定了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演变的说法,彻底否定上帝造人说。随着欧洲印刷术的发展,这些知识被广泛传播,使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得危险。

材料二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进一步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由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以上材料据桑戴克《世界文化史》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新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3)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2017-12-15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