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来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2022-04-22更新 | 198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佛山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及其他国家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1-04-20更新 | 309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升高三年衔接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主张对绅士的教育应遵循“理性原则”。洛克要培养的绅士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善于经营自己的事业,使个人得到“幸福”;二是具有“德行”和“才干”以及“勇敢的精神”;三是讲究礼仪,具有“文雅风度”。

卢梭则主张培养“自然人”,一要保持人的天性,不受传统束缚;二要具有农民的身手和哲学家的头脑,身体健康,理性发达,良心畅旺,还具备一技之长;三要完全是为自己而生活。

——方敏《洛克与卢梭教育思想的异同》

材料二 严复教育思想的精髓体现在他的“三民”、“三育”教育思想上。严复身处时代洪流之中,深刻体验与感受了时代屈辱。他认为,国家的强盛与否在于国民。民力、民智、民德不强,国家民族的生存就会有危险。“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三者又以民智为最急也”。鼓民力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体力,具体包含禁食鸦片和禁止妇女裹足等。开民智的要义是废除八股取士等科举制度,主张兴办新式学堂,讲授新知、培养新式人才等。新民德旨在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弘扬新的社会风气,养成“利群利己”社会道德,树立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等。

——赵靓《严复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与卢梭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学知识,指出与洛克、卢梭相比,严复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简要评析。
2020-02-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被称为“文学三杰”之一,其小说所描写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既是对中世纪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其小说有大量的篇幅对教会和君主的双重压迫进行反抗和嘲弄……薄伽丘通过小说凸显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发言喊话的人文关怀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领域群星灿烂,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被誉为“美术三杰”,他们一扫中世纪美术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如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虽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作为人格化的神,如母亲的女性美及母爱,孩子的天真无邪,通真地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总之,通过宗教题材充分展现灵动真实的人性美,这是西方宗教美术史上的重大变化。……文学和艺术在猛烈抨击宗教神学的同时,都在竭力弘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旋律,从而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国”的相关理论推向更高层次。

材料二:14至16世纪左右的文艺复兴运动把斗争主矛头指向宗教神学,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把利剑挥向天主教会,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则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上述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三大运动”既为一脉相承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观全局,宗教改革运动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针对传统的过度繁琐的宗教仪式和罗马教廷为所欲为的行径及其拥有的不受限制的至高权利等问题,新教派尖锐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形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三项新内容”而载入史册,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西方宗教美术史上的重大变化”是什么?根据知识说明材料中的“起源国”指什么?
(2)结合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三项新内容”是什么?并概述材料二中的“三大运动”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共同的积极意义。
2019-12-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大埔县虎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目录中一个或多个事件,概括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简要写出历史发展趋势,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阐述准确全面。)
2019-10-27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康德在1784年写道:“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
A.康德认为新的偏见会取代旧的偏见
B.康德反对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
C.康德主张用理性作为武器实行社会变革
D.康德否定了法国大革命的现实意义
8 . 18世纪80年代初,法国学者雷纳尔提出问题:“美洲的发现对人类是福音还是祸害?如果它是福音,我们靠着什么手段来保持促进其带来的好处?如果它是祸害,我们靠着什么手段来弥补其带来的损毁?”促使雷纳尔发问的可能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引发殖民潮
B.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影响
C.启蒙思想肯定人的自然权利
D.美国独立引发反殖民浪潮
9 . “(它)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由材料可知
A.文艺复兴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B.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制度和习俗的进步
C.宗教改革抨击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
D.启蒙运动反对封建势力的精神与世俗压迫
10 . 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启蒙运动
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
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
2019-04-29更新 | 1066次组卷 | 25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