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1 . 有学者总结18世纪前期法国神学书籍的数量不断下降,科学、艺术和文学的书籍数量增加,图书馆阅览室、租书店这些公共机构数量井喷。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开始采用金属活字印刷术
C.主导欧洲宗教改革进程D.社会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一书中写道:“科学不仅没有促进精神进步,反而导致了道德沦丧。”此时他已意识到,启蒙运动的弊端就在于没有意识到道德价值对科学理性具有基础性的建构意义。这表明卢梭
A.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B.强调公民素质的重要性
C.夸大了科学的消极性D.对启蒙运动进行了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理性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对其他群体(包括男性对女性)的霸权,故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一挣脱与羁绊共存,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
C.存在严重的阶级局限性
D.成为西方建立霸权的工具
5 . 18世纪,法国传教士巴多明曾多次向西方介绍冬虫夏草、三七、当归、阿胶等中药。他认为中国医学在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但因为受儒家思想影响,在理论方面不如西方。他的观点得到伏尔泰等学者的肯定。这反映了
A.中西医药学互补交融B.西方社会掀起中国热潮
C.西方学者的理性精神D.儒学与启蒙思想的冲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的法国史学家把自然规律的观念引进了历史领域,“发现”了文明运动的“一般原因”和规律。在他们看来,进步是人类精神构造的必然结果,也是自然规律。“宗教信念、道德和法律观念、语言和制度”等“都被以发展的观点来加以解释”。这表明
A.达尔文进化论被民众普遍接受B.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作用
C.法国天主教会的势力逐渐衰落D.唯物史观根植于法国启蒙思想
2022-05-09更新 | 310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世纪后期,法国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不再满足于引证古代的法令或模糊的传统,而是开始运用哲人的语言,“民族”“公民”等观念都被用来表达其“社会”和“自由”的政治立场。这表明,法国高等法院的法官们(       
A.极力反对君主干预司法B.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C.致力于司法制度的改革D.开始理性地审理案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最早传播牛顿和苹果故事的人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他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是为平民阶层设计的。其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大众化B.借用牛顿学说抨击宗教神学
C.启发平民探索科学奥秘D.推动欧洲近代科学体系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启蒙思想家强调,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就要制定强制性法律,法律既是维持人权的需要,它就只能是世俗的,而不是上帝意志的体现。由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认为理性是立法的基础B.反对宗教信仰
C.受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D.强调个人利益
2022-08-07更新 | 419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世界“民族主义”的开端。法国大革命第一次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三大口号,并发表了《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后,民族自治、民族统一、民族个性等公民观念在欧洲得到传播和强化,以公民权和人权的理念取代了传统封建王国的效忠、等级观念,建立了“民主”的“民族一国家”。由此,“民族主义”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扩散、嬗变,形成后来几百年的民族主义浪潮,建立了许多“民族一国家”,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摘编自珠飒《近代“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探析》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一百多年间,中国始终呈乱象,似乎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一以贯之。各种思想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可谓名副其实的“思潮”:潮过即落。但若仔细剖析各类思潮,仍能看出背后一条线,虽不十分明显,却不绝如缕贯穿其间。这条线正是民族主义。如果将晚清以来各种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的思潮条分缕析,都可以发现其所包含的民族主义关怀,故都可视为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摘编自罗厚立《从思想史视角看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地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