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

材料一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一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二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カ,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世纪时,德国媚法之风盛行,法国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康德、歌德等人努力下,德国在哲学、文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致历史学家答兰克鼓吹道“德 国人是奉上帝之命去发展与法国人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一变化说明德国
A.工业化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B.开始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C.启蒙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增强D.十分不满法国文化的入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畲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遗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同时人们也已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必要,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维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到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不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进行过介绍。20世纪后,民主与科学得到进一步传播。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民主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

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的不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
2019-05-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但丁(1265年至1321年)应该说是最早提出国家统一的人,在其政治学名著《论君主制》中他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来实现意大利的统一,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保障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继但丁之后的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他在《和平的保卫者》一书中明确阐述了教会组织不是“强制性权力”机构,只是一种会众组织,不应在世俗政府中享有豁免权和干预权。非但教权不能干预俗权,教会内部人事任免包括教皇职务的任免,乃至教徒大会的组织和召开这类事务,也必须由俗权定夺。

                                ————摘编自杨国顺《文艺复兴运动与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启蒙运动要将民众从专制的政权控制下解放出来,就必须反对王权;要摆脱王权的压迫,又必须批判支撑王权的意识形态——以教会为象征的蒙昧思想。所以,启蒙运动就成了通过批判教会的蒙昧思想、摆脱王权进而争取民众的思想权利和各种社会权利的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思想运动最终表现为“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运动表现为争取“天赋人权”的社会革命。在这个运动中,宗教体现在思想上的蒙昧与教会和王权在政治上的专制就成了思想批判和社会革命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会就是启蒙运动中的反面教员。

                                                              ————摘编自单纯《反思启蒙运动中的宗教》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王权态度的变化,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2018-12-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