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4 道试题
1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这一思想主张的源头是
A.古典人文主义
B.希腊人文精神
C.康梁维新思想
D.欧洲启蒙思想
2019-1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2 . 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发端
B.蒙古西征﹣﹣北宋王朝灭亡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发生
D.工业革命﹣﹣德意志宗教改革
2019-11-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3 . “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社会主义思潮
2019-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呈现的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成就及传播情况,其特点是
方面主要表现
科学方面出版《百科全书》,宣传启蒙思想与科学知识
报刊方面宣传新思想的报刊、杂志层出不穷
文学方面伏尔泰的《老实人》和卢梭的《爱弥儿》,深受民众欢迎
史学方面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等史学著作阐释启蒙思想
生活方面咖啡馆+酒馆+沙龙+街头巷尾谈论交流新思想

①涉及形式多样
②传播地域广泛
③受众群体多样
④影响非常深远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 . 学者赖尔说:“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人类经验领域成为思考的对象,其中包括文学中的崇高概念,为了理解绘画、雕塑和文学中的美而建立‘美学’学科的努力、对自利在人类活动中作用的评价、对地区性环境和历史传统在塑造人类生活中重要性的评估以及对欲望在人性中作用和支配力的认识。”“这个过程”发生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2019-04-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分别在自己的作品中勾画了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理想王国”。理想国的最初形态可以从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1721年)中窥见一斑。该书叙述了一些零星故事,借此阐发作者的思想。其中古代穴居人的故事颇有深意。第一代穴居人凶悍残暴,随意杀害约束他们野蛮本性的国王,任凭族人因饥荒而死……最终这个小王国因自己的恶劣本性而受到天谴。穴居族中有两户人家逃脱了全民族的灾难,成为了新一代的穴居人。他们精诚团结,对国人的灾难充满怜悯,他们教育后代要崇尚美德,族里的人都依照道德行事,一旦外族入侵,他们便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理想国比较完备的形式出现在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1759年)中,作家虚构了想象中的“黄金国”,用于和混乱黑暗的现存社会相比照。“黄金国”里人们吃的是“珍馐美馔”,住宅“仿佛欧洲的宫股”。“黄金国”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宏丽画卷:政治开明、物质丰裕、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这是一个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尽善尽美的人间乐土。

——摘编自周青《勾画和谐幸福的人类家园》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论题,并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并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做到史论结合)
2019-04-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下)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古老土地贵族的没落、专制主义的消灭、城市工人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这“两次革命”是指
A.工业革命十月革命
B.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D.光荣革命十月革命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维新派的办报宗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期间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二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知识指出卢梭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材料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这是一九二四年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庄严的声明。十六年来,国民党自己违背了这个声明,以致造成今天这样国难深重的局面。这是国民党一个绝大的错误,我们希望它在抗日的洗礼中改正这个错误。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主要内容。针对“国民党的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作了哪些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世纪中叶,法国政府曾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罪名是“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表明百科全书派
A.领导了法国启蒙运动B.败坏了社会风气
C.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D.宣扬民主和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