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他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认为最理想的是“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雨果曾评价说:“(他)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是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伏尔泰曾经因为对培根、洛克、牛顿等人学说与思想的宣传,而被国内一些批评者嘲讽为“崇英狂”。对此,伏尔泰愤然回应道,成百上千的人在大声疾呼,斥责崇英狂,倘若这些演说者想把像英国人那样研究.观察和思考的愿望说成一种犯罪,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反映出法国当时
A.宗教束缚阻碍了近代科学形成B.理性主义尚未成为社会共识
C.已经是近代欧洲启蒙运动中心D.自然科学传播危及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的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二是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反映了
A.对于理性思潮的批判B.工业革命发展的新需求
C.人主体地位开始确立D.对审美情趣的感性关注
4 . 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
A.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B.工业革命发展水平不同
C.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D.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
2021-11-10更新 | 781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材料中观点反映的思想是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天赋人权D.民主共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中期,卢梭提出,“要想实现人人平等,就要建立人民主权。所谓人民主权,是通过人民制定社会契约来体现公共意志。人民的意志需要靠法律提供保护,所以要建立一个法治国家”。这一主张
A.反映了资产阶级巩固政权的要求B.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C.体现了理性主义精神的政治取向D.揭示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质
7 . 18世纪后半期,整个欧洲大学和类似的机构主要讲授的是经济学、技术学、医学和自然科学这类学科,实际操作的知识优于口耳相传的知识,在许多大学里,神学丧失了它的领导地位,学校越来越多地重视教育学生自己思考。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近代科学的产生B.工业革命的完成C.理性主义的出现D.启蒙思潮的影响
8 . 有学者指出,伏尔泰以及他花费巨大精力去教育和解放的那一代人都相信,存在于人与自然中任何东西的功能都可以得到解释,而且所有那些通常称为神学、形而上学以及挂着其他招牌的隐蔽的教条和迷信,都将彻底完结。由此可知,伏尔泰
A.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B.将人的理性置于崇高地位
C.造成了西欧普遍的信仰危机D.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
9 . 18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学流派众多,但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描绘上层阶级之间奢靡做派的贵族文学。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多次提到:宁愿如历史中尚武的人物一样,放下纸笔,走出室外,去做一些真正实际的事情。由此可见,卢梭本质上为了
A.捍卫人的美德B.质疑艺术成果C.宣扬天赋人权D.批判虚空浮华
2021-09-18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8世纪下半期,巴黎三分之二的房屋开始有了孩子单独的卧室,七分之一的房屋有专用的餐厅;1789年,法国革命政府终止了各种形式的司法酷刑;1792年,法国首次采用断头台,减少罪犯痛苦,因为即使死刑犯“亦是血肉之躯”。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人文主义深入到家庭内部B.思想解放影响社会关系
C.革命体现启蒙思想的原则D.民主政治得到快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