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欧洲的先进知识分子沟通中西,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了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理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陈来《宋明理学:为往圣继绝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学思想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儒学思想在近代欧洲的传播。
2022-07-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中心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不同阶段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思想家在“人权”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2022-07-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河南宏力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位思想家的什么观点?
(4)以上材料反映的运动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拉斯是法国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虔诚的新教徒。176110月,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自杀。传闻安东尼曾想放弃新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天主教民众群情激愤,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案件落到一个狂热的天主教法官手中,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此时,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他意识到这是一场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平反。经过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1766年,巴黎法院正式为卡拉斯一家恢复声誉,法国国王赐予卡拉斯夫人丰厚的体恤金,卡拉斯一家人重获自由。整个欧洲为之震动,人们称伏尔泰为“卡拉斯的恩人”。

(启蒙运动)的“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2-07-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在认识论上,顾炎武正确论证了感性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

伏尔泰提出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观。从而把人类精神的进步放在应有的位置。伏尔泰的史学观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唯理主义。伏尔泰举起理性主义大旗,并使理性主义成为他的文化史观萌生的哲学基础。此外,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图景。

——摘编自刘明《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管窥——路易十四时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与顾炎武史学观念的最大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和伏尔泰史学思想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据顾炎武和伏尔泰的史学思想,简析史学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2022-07-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9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天下”,这个“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

——摘编于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异教土壤都是应受天谴的,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世界之外。中古时期伊斯兰历史学家心目中的世界,实际是伊斯兰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围地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到了18世纪,伏尔泰著《风教通议》时,废洪水创世之说,从他当时认为最远古的中国讲起,并把欧、亚、非、英几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摘编自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对世界历史认知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世界历史认识的突破并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者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一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渐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块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侣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哲人”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哲人”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时期启蒙思想的不同,并指出造成差别的根本原因何在?
2022-06-2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Humanism)这个东西应该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当然可以在希腊文化中找到根子。但是使得基督教文明,或者在基督教文明的统治下出现人文主义因素,从而把理性逐步经过几个世纪回归给人性,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大功劳。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就是从这一运动撕开了一条口子,从而向近代转变。

——陈乐民《欧洲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1784年,康德在发表的《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与古希腊文化的关系。
(2)概括材料二中康德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的重大影响。
2022-06-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结构与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比较(虚实线代表政治力量的弱强)


——宣朝庆、陈旭华《双轨政治与治世理想》

材料二   卢校在《社会契约论》里提道:“治理国家和社会,如果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的话,我们也不会选择通过立契约的方式来进行。”……社会契约之下的法治体现公共意志和汇聚集体智慧的法律为依托……让人们生活在依靠自己的意志而制定的法律之下,自然远远胜过将自己的一切权利交给他人来掌控,因为“谁也无法预知掌权者明天的心情会如何”。正因为如此,为了改善群体的政治生活、确保安定有序的生活秩序,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理当选择并坚持法治,重视并且合理引导民意,积极构建利益制衡点,尊重多数人的思维模式,鼓励监督,反对专制,弘扬正义,实现良法善治。

——摘自陈清《卢梭的法治思想及其法治治理模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社会治理结构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社会治理的具体构想。
2022-06-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社会是一个宗教普世主义下的二元政治体制社会,传统的阶层制国家只有边陲而无国界,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有限,因而君主一直处于与教权和地方贵族分权的政治斗争中。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宗教改革破除了基督教神学大一统的局面,将宗教事务变为民族事务,创建了民族教会,推广民族语言,从历史、文化、语言、心态上推动了英格兰的民族认同,催化了民族意识,构建了整合性的英格兰民族。伴随宗教改革的到来,英王亨利八世及其后继者不断健全国家机器以及法律实践,在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建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这种新型政治共同体。

——摘编自周曼斯《英国宗教改革与16世纪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构建》

材料二   在长期的思想启蒙运动风云变化之中,从意大利到法兰西,从德意志到俄罗斯,倡导民族话语,复兴民间文化,注重现实生活,鼓励科学技术等新文化运动事件此起彼伏。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标志着旧文化观念的衰落以及新文化观念的形成,这也是各民族身份认同的有力见证。例如。意大利学者维柯的《新科学》,法国学者伏尔泰的《风俗论》,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的诗歌,德意志诗人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在欧洲启蒙时代出现的民族文化语言经典之作,对于建构各民族文化认同有重大作用。没有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民族语言创作,西方诸民族国家就无法突破古代文化遗产和教会文化霸权的历史局限,西方各国的现代民族文化谱系也就无法建构起来,而各国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革也难以持久。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宗教改革对英国民族国家构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