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二   中国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12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则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美】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及他心目中理想的政治制度模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不断爆发反清起义的时代背景。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你对不同文明的认识。
2021-08-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而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一切拥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自身的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也是平等的。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而并非专指在一个国家内负责行政事务的当局。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

材料二   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之前,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私有制产生后,贫富分化,人类就进入了不平等的文明社会。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私有财产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富人为维护财产就欺骗穷人订立契约,制定法律。第二阶段,为确保富人的私有财产,设立了强有力的政府权力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政府机构蜕化,政府的权力变成专制权力,出现封建暴君的专横统治,使不平等发展到顶点。是封建暴君的野蛮统治破坏了天赋人权,民众对剥夺他们自由、平等权的暴君,有权用暴力恢复天赋之人权,实现自由、平等。卢梭认为推翻专制暴君是天经地义的,他说:“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 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卢梭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中引出了下述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


(1)伏尔泰和卢梭各从哪个角度论述了自由、平等的观念?
(2)伏尔泰认为在自由、平等问题上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他最推崇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3)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说卢梭的观点更为激进?
2021-08-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歌取得了极其辉煌的巨大成就。……从中外历史上文化繁荣与哲学思想的关系,也证明了唐代开放性文化对唐诗发展的重要影响。我国历史上有过三次较显著的文学繁荣,这就是战国时代、唐代,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考察这几次文化繁荣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其与哲学思想的解放和活跃关系重大。

——王定璋《试论唐代诗歌繁荣与思想解放》

材料二   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从欧洲政治革命的观点看,重要的一点在于卢梭强调了人民的主权。他把统治权只是看作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的革命是正当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   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诗歌的发展在唐朝进入黄金时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4)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2021-08-1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检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部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自我解放的历史,其中思想解放又是人类自我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请阅读下表中先秦诸子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观点思想流派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材料一


(2)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前者相比,后者有何变化?

材料二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现在咱们中华民国,虽然不过一个十岁小孩,但咱们却是千信万信,信得过他一定与天同寿。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3)依据材料二指出该文章的写作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意义,并分析中华民国未能如梁启超所信“与天同寿”的原因。

材料三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是怎样冲破思想观念藩篱的?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现阶段解放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能被代表。”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1) 据材料,比较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概括各个时期相同的历史特征。       
(2) 根据材料概括“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国和西方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 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7 . 材料一   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又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人士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士人阶层的多领域探索。

材料三   法国波旁王朝视庶民如草芥,一些启蒙思想家“各奋于学文,各发为议论,以天赋之才为贵,不以人授之爵为贵,中下民之困顿,烛世间之情理”,于是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高毅、徐前进《中国语境中的欧洲启蒙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4)综上,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8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登场,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明清之际,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主张有哪些?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这些图片来判断,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共同宣传的思想精神是什么?

材料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综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社会思想文明发展的共性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