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卷,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说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观点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与材料一的关系。
(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实化。
3 . 恩格斯这样称道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术的兴起,和古文的复兴,及方言文学一样,也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及时间性,它却最能表示出来的。……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以出世为人生的究竟,所以中古的建筑,便以哥特式为最发达。尖形的长窗,矗霄的高塔,纵行的直线,是都有引人向上的效力的。它们都不啻告诫观者说:“你们且忘了低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颤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接近罢!”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中古的人生观,又渐渐失了势力,人民的希望及目的,有渐渐的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圆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既已靠了罗吉·培根等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以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人物言论
洛斯基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
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索德里尼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罗伦索·瓦拉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建筑艺术“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共同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原因;概述文艺复兴对近代欧洲发展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法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夕,政治没落、社会混乱、风俗腐败,教会势力一家独大,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作家们极力寻求新思维,为革命制造舆论。随着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潮开殆不断向外传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兴趣,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中汲取了灵感,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枫丹白露宫上演,引起空前轰动。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梁启超说:“伏尔泰以其诚恳之气,清高之思,美妙之文,能运用他国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国,以造福于同胞。”

——摘编自沈大力《伏尔泰与中国》、焦睗《浅析伏尔泰的中国情结》等文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举措。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想法,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这些哲人提出新思想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哲人“将理性应用”是从何入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进行了重建?为什么说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
2019-10-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   二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影响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历史上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2019-04-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自治区 包头市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80年至1780年这一百年间,来自美洲的咖啡和东方的茶叶在欧洲的普及、近代媒体的发展带动了信息的传播、以及市民阶层在法国丝毫不受国家和教会领导下越来越在经济中占据一切重要位置,以沙龙和咖啡馆为代表的“公共领域”成为市民阶层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他们建立起沙龙聚会中的交往规则,即根本不考虑社会地位差异,只要求举止得体……沙龙在法国成为政治上的“飞地”,它们首先是文学批评中心——18世纪没有一位杰出作家不是在沙龙讨论中第一次将其基本思想陈述出来——其次是政治批评中心,在政治批评过程中,一个介于贵族与市民阶层知识分子之间的有教养的中间阶层逐渐壮大起来。

虽说不是有了公共领域,公众观念就一定会产生,但有了它们,公众观念才能被称为观念。

——选编自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材料二:20世纪初期,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领域的演变,一是新领域的产生,其中,商会是最典型的例子。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商人意识到组织起来的重要性。1904年,在清政府《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的支持下,重庆市各大商帮和行会合并建立重庆商务总会,新商会也继承了行会和商帮的传统,保留了部分封建管理模式,并将部分传统写进了总商会章程,同时商会在新的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推动地方工商业发展方面表现得更加活跃。他们除了自己设立公司、工场和工厂外,还负责商号和公司的注册,调查商情,举办新产品展览会,维护市场秩序。商会还强调提倡学习《商律》等有关法令,并成为由地方政府发起的“禁食鸦片”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参与者。

——选编自王笛《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法国“公共领域”诞生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法近代“公共领域”的不同之处。
2019-07-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反对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反对教会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强调人的作用。

——马世力《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伏尔泰心目中的文明大国近似开明的或合乎情理的专制国家。他认为应由服膺理性的开明练达的少数人(国王和他的顾问)掌握统一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出生相当卑贱的卢梭则大声疾呼,人性中最好的品质,诸如善良、无私等都是自然的产物,他渴望有一个人人都能觉得自己是其中一员的共和政体,同时强调主权“统一不可分割”。

——据《世界文明史》《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性研究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所学知识,比较伏尔泰和卢梭政治主张的异同点,并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中对平等的要求只是局限于市民(即资产阶级)范围之内。先进的启蒙学者则主张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要求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普遍认为一切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依靠科学进步,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一场人文危机。面对这种危机,现当代思想先锋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

——摘编自陈娜《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流变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危难的时刻,先进知识分子在文化、教育、思想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龚自珍率先喊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强音。魏源悉心研究西方社会,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海国图志》。早期改良派、涉足社会和政治变革的“维新派”,他们都倡导学习西文。资产阶级革命派受明清有识之士徐光启、方以智、梅文鼎等人影响,主张会通中西。

——根据《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文化及教育思潮的影响》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人文精神流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变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呈现该趋势的原因。

2018-12-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为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作“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指出“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