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763年,一位西班牙记者写道:“通过许多己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对信仰的冷漠。”1768年,一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说:“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宗教改革开始扩展到整个西欧
B.进化论传播动摇宗教神学权威
C.理性原则得到一些知识分子认同
D.民众觉醒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频发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进入近代史期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世纪最为关键……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
——《欧洲文明扩张史》序
材料二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为19世纪准备的“物质”“精神”条件分别是什么?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的观点,请结合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内容来论证其观点。
2016-03-1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县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化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四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2)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哪三个阶段,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3)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含义和原因?
4 . 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