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値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2021-0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   4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南、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材料二   15001700年欧洲人口10万以上城市统计表

人口数1500年城市数(名称)1700年城市数(名称)
10~204个(法国巴黎,意大利的米兰、那不勒斯与威尼斯)8个(意大利罗马、威尼斯、米兰,西班牙马德里、葡萄牙里斯本等)
20~4002个(那不勒斯与荷兰阿姆特斯丹)
40万以上02个(伦敦和巴黎)

——数据来源于《世界经济史》


(2)阅读材料二,归纳1500-1700年欧洲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民主思想的火种被移民传入北美。五月花号公约带来契约思想,特许状带来了政府必须保卫地方特权的思想。

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英国政制的研究,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此时已相当流行。

——摘编自李永清《略论美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启蒙思想来源的特点,简述启蒙思想对18世纪北美发展历程的影响。
2021-02-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二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与中国早期儒者在关于“人”的认识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6 . 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原则与下列哪个人物的主张比较吻合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梭伦
2019-01-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欧洲史》中记载:“……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即‘社会契约’,如果统治者不履行责任,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他们就不必继续忠诚和服从统治者。”由此可见,卢梭主张
A.三权分立
B.开明专制
C.君主立宪
D.遵守公共意志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民众是国家的根基,在治理国家中必须敬民、重民、爱民、修善德行,敬重民众的力量……明、清之际是天崩地解的时代,黄宗羲把“君为主,天下为客”颠倒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他还说:“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欧洲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些权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变化及其在近代新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黄宗羲和欧洲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不同思想观念形成的社会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达尔文
2018-06-07更新 | 20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