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罗丹曾面对卢梭的塑像发出感慨“他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指“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君主政体
C.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了古代以来诸多定律及学说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2 . 启蒙思想

材料一: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一个人亦即君主,以建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人们各自放弃其仲裁权并把它转交给一个中间人(指公共权力机关);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人人遵守国家的公共意志即社会契约。……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

——卢梭《社会契约论》


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在社会契约学说上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
2019-08-1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久隆模范中学高二历史下册第6课《启蒙运动》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4 . 崭新的开始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相同与不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例举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三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