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1 . 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各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墓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道,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仓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3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对“民主的启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对“启蒙思想”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家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的教义,彻底摈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贤的论说。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基于这一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证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启蒙思想之所以能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举两个在上述观点影响下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
2019-12-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不仅创造出了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讽刺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而且还发行了报刊和小册子等大量印刷品。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生活气息B.启蒙思想家们垄断了话语权
C.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相结合D.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统计了启蒙运动中普鲁士最重要的杂志《柏林月刊》300名撰稿人的社会身份。由此推断普鲁士
类别人类/比例组成
第一集团80人/27%学者集团,由大学与人文中学的教授及各级教师组成。
第二集团60人/20%官员集团,由政府部分各级官吏组成。
第三集团50人/17%神职人员,由神学家、教士、牧师等组成。
第四集团45人/15%贵族集团,由有爵位的贵族组成。
第五集团60人/20%由来自其他社会职业阶层的人组成,其中包括15名“自由职业作家”,10名军官,7名书商和银行家。

A.国内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B.社会上层是启蒙运动的主体
C.民众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专制主义已经呈现衰落趋势
6 . 下表反映出的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
事件意义
地理大发现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作“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弓公迄,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然而,政治自由只有在温和的政体里存在,但是,它并不总是存在于政治上温和的国家里,只有那里的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对有关国际事务的执行权和对民法有关事务的执行权二在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精神上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支配,应该使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有关自由和权力的观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对东西方当时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成因
8 . 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不仅创造出了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讽刺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而且还发行了书籍、报刊和小册于等大量印刷品。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已具有追求自由的社会氛围
B.启蒙思想家们垄断了话语权
C.思想启蒙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D.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涅在其所著《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认为,路德“在我们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故而德国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的身上非常出色结合在一起”。……对德意志民族而言,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宗教性和民族性两大特点。

——摘编自王志强《历史文化地理视角下的德国国民特征研究》

材料二康德“在近代哲学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池地位的人,可以这样说,康德以前的哲学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荣耀,原因之一就在于康德哲学实现了哲学焦点从外在的绝对本体向人本身的转移,使哲学的中心不再是神或其他的绝对本体,而是人、人的自由。正因为以人为中心,康德高扬人的理性,将人的自由作为理论的核心和最高目的,穷尽毕生的心血探索现实理想的自由王国的途径,并将实践作为实现自由之途。马克思继承了康德的宝贵遗产,并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现实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扬弃了康德哲学的缺陷,找到了通向自由王国的现实之路。

——摘编自王继红《马克思对康德自由观的继承和超越》

材料三作为这一帝国的宪法与其他国家的宪法出台形式不同,它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而是和帝国的诞生一样,带有强权色彩。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宗教性和民族性两大特点”的认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德在哲学上的贡献。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相比有何显著不同。为什么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
2018-12-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卷历史试题

10 . 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

材料 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

阅读材料,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包括趋势、阐述和结论三个部分;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11-12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郧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