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宗教、哲学、科学,都是人类审视世界的基本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 年,古希腊雅典有三位罗织罪状的检察官:墨勒托斯,一位拙劣的悲剧合唱歌曲的作者;安尼托斯,一位制革的匠人;一位演说家,一起指控当时著名的学者、哲学家苏格拉底有罪。不知道这三位检察官用了些什么证据,竟然说服了雅典的公民,让他们认为城邦应该判苏格拉底死罪。这样,苏格拉底就被宣判为有罪并被定为死刑。但是没有随即行刑,推迟了一个月才执行。在这段时间里,苏格拉底有充裕的时间与机会出走、逃避。他的朋友克里同曾多次劝说他远走高飞,但他不为所动。因为苏格拉底自认是一名雅典公民,就要遵守雅典所制定的法律,甘愿受死,以身殉道。

——摘编自[美]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可以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摘编自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但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美]彼得·赖尔等《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陪审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并归纳苏格拉底甘愿受死的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世纪的启蒙学者的宗教态度。19世纪中期,科学革命持续发展,达尔文的巨著最终宣告了“造物主的落寞”,请结合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2022-05-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 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6、17世纪的中国“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若干思想家(要求至少列出三位),指出这一时期这股新思想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在批判与创新”中“大破大立”的表现,概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这种“创新”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所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史实。
3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写出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在东方的重要根据地消失之时,罗马人却踏上了征服整个地中海的征途。此后,行省希腊的文化传入罗马,以汹涌澎湃的势头流行开来。罗马人如饥似渴的吸收希腊文化的精髓,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美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就这样,经由罗马人的摄取,希腊文化披上了新装,被移植到广阔的土地上,扎根于整个地中海世界。

——摘自【日】森谷公俊《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材料二   在全幅自然法-人性哲学上,洛克是斯多亚哲学的继承者。洛克说“上帝给予人类以理性”,“我们是生而具有理性的”。“人类基于自然的平等”而“互爱”,“而引申出正义和仁爱”,“自然动机使人们知道爱人”。

——摘编自邓小军《儒家思想与民主思想的逻辑结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一句话指出古代罗马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结合所学从“建筑领域”说明罗马人是如何让“希腊文化披上了新装”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继承了斯多亚哲学的哪些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洛克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2022-05-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精神领域里的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种思想领域里的革命,至少在两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是推动了社会革命……再是进一步推动了实验科学的发展,使技术发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学体系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欧洲三次思想革命的起源国,指出这三次思想革命共同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并概括16-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领域中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人人可以平等,平等的基础是存在的,而在现实经济生活这一领域内,平等的基础,即每个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因为总体资源的稀缺,而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二   梯也尔(曾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解释拿破仑前后行事的不同说:“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的果实被剥落一空”,为什么会“狂乱”呢?因为“随着拥有无限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乱”。梯也尔得出的结论是:“公民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他敦劝法兰西人“永远不要由于滥用自由而牺牲他的自由,或冒牺牲自由的危险”。

——王养冲《拿破仑研究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简述拿破仑如何“拥有无限权力”,并概括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如何规避“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的现象。
2022-04-15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为了人的解放,许多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出了积极的思索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摘自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尽管人们可以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把马克思的学说分述为……然而,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类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1844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把自己对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作出这样的表述:“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摘自孙正聿《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

材料三   针对“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的质疑,列宁反问:“面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这里的关键是人民“毫无出路”。站在人民利益一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然需要挺身而出,选择帮助人民脱离困境追求自己幸福的道路,哪怕这种道路被经典或教条所不容。列宁还说:“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就将因此而改变。

——摘自余金成《十月革命两大实践逻辑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康德认为“人的解放”包括哪两个方面,评价康德在探讨“人的解放”这一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补充材料中省略号处的内容,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价值。
(3)根据材料三,分析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2022-05-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是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中的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根据材料一概述康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实质。

材料二   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把本来只适用于描述机械运动的科学提升为一种哲学观点——机械论。……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姜守明等:《西方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力学进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科学革命对人们的理性思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乃是相互交叠而联系密切的三代人的共同成就。第一代人以孟德斯鸠和长寿的伏尔泰为领袖,为以后的两代确定了基调。……第二代是在18世纪中期进入成熟阶段:富兰克林……卢梭……狄德罗……正是这批作家把已经变得时髦的第一代的反教权主义和科学思想融合成一套自圆其说的现代世界观。霍尔巴赫……杰斐逊……康德……属于第三代。他们与第二代以及第一代的长寿者交往密切,受前两代人的喝彩、鼓励和挑动。他们进入了新的领域,包括科学的神话研究、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司法改革乃至实际的政治斗争。批判也通过对自身和自身成果的批判而不断推进。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第一代启蒙哲人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政治主张。②启蒙运动在实际政治斗争中的作用。
2022-04-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选考)试题
9 .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救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马丁路德就像在黑暗的森林里迷路的人,本来要划根火柴探寻一条出路,不料引起了延及欧洲乃至基督教世界的森林大火。

——摘自刘新利《基督教与德意志民族》等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被称为“再生”的理由,指出材料一中“艺术和知识的创新”的核心思想,说明文艺复兴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分析马丁·路德引起的“森林大火”的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2022-04-01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检查官有安尼图斯,一个民主派的政治家;美立都,一个“年青而不著名”的悲剧诗人;还有李康,一个默默无闻的修词家。他们坚持说苏格拉底所犯的罪是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宣传其他的新神,而且还以此教导青年、败坏青年。那些起诉者在法官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起,就到处宣扬着“有一个苏格拉底,他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思考着天上并探究到地下的事,而且把坏的东西说成是好的。”而苏格拉底却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最终他被判死刑,并于公元前399年就刑,年约七十岁。

——摘编自[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摘编自[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智慧”的表现。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指出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社会的缺陷。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这些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仔细阅读材料二,分析这些思想的局限性。
2022-04-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