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德波认为美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致进入美洲的动植物发生“退化”,如移植到美洲的甘蔗糖分明显不足;白人的后裔进入美洲后也会逐渐“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观点
A.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产物B.源于欧美大陆的相互隔绝
C.体现了反殖民主义的立场D.旨在突显欧洲文明的优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建构的未来社会图景有三个层面:自由、平等和宽容,后来发展为自由、平等和博爱。而同时期英国思想家则提出了“商业社会”、“文明社会”的概念,论述了未来社会的基础架构是市场、法律、道德这三大基础要素。两国思想家构建理想蓝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工业革命的基础不同B.两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同
C.两国历史传统上的差异性D.两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的一位法国思想家指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他的这段话(       
A.反映出人民主权的观点B.指出了天赋人权的依据
C.体现出绝对自由的精神D.强调了法律权威的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进化观念传入后,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
2022-04-30更新 | 465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当世俗权力被剥去君权神授外衣的合法性后,应当组织分权制的世俗政府。这一信念根植于中世纪世俗与宗教对一种权力都施加的二元性限制。据此分析可知,西欧中世纪的二元政治格局(       
A.影响了近代政治民主化B.导使欧洲陷入混乱状态
C.不利于政治秩序的平衡D.推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维多利诺、伊拉斯谟、蒙田等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提倡者,他们认为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人的智慧,并提出了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要求。维多利诺创办了“快乐之家”,他认为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一定要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学生只有在优美的环境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身心才能和谐发展。伊拉斯谟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儿童不是生而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经过教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是理性使其成为人。蒙田要求在对儿童施行教育时,首先应该重视体育,此外,他还强调儿童要在父母的关爱下愉快、自由的成长。

材料二   卢梭在《爱弥儿》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尊重儿童的天性,启发诱导儿童的发展;学习实用知识;培养儿童的兴趣;重视劳动,强调手脑并用;锻炼身体,训练感官。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充分提高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其儿童本位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祺蓉、陶志琼《西方和谐儿童教育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教育家儿童教育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

材料   资产阶级在1848年前的60年里已经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在经济阵线、政治、意识形态阵线上皆取得胜利。只要记住这一点足矣。1789-1848年的岁月……那个时期的主线是双元革命;由英国发起、主要限于英国的工业改造和与法国有关、主要限于法国的政治改造。两者异曲同工,皆是新社会的胜利,一个被法国历史学家称为“所向披靡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站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家后面的,是一大群准备将温和自由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革命的群众。处在资本家之下和周围的,是被迫离乡背并、满腹怨言的“劳动贫民”,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19世纪30-40年代是充满危机的年代,前景未卜,只有乐天派才敢对其结果作出预测。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丁·路德公然挑战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自由。这就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平等。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主义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材料二   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已经摧毁了天主教会的势力,所以此时资产阶级反对的主要是世俗封建主即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故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又一次反封建的运动,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不满足文艺复兴对人性的尊重,主张以人的理性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标志着欧洲进入理性时代。所以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相比,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矛头主要指向封建专制主义;二是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或者说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标志着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慧《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新发展。
2022-04-14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9 . 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哈奇森等人曾指出“消除一切宗教,你就消除了对所有社会职责中忠诚和热情的一些最有力的约束和一些最高尚的动机”,“如果说宗教当其堕落时会造成巨大的灾难,那么一种纯洁有益的宗教则是众多善的有力引擎”。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B.启蒙运动借“宗教”外衣宣扬理性主义
C.启蒙思想家力图让宗教回归信仰本真D.启蒙运动对宗教既批判又认同
2022-04-12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实战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10 . 18世纪后期,为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狄德罗等人开始编写《百科全书》。编写期间,狄德罗等人曾多次深入社会实践,如到工厂、车间考察。该书包括众多条目,如“冶金术、机械艺术、立法者、天然平等、自然权利、理性、学校、圣饼(宗教仪式的浪费)”等。《百科全书》的问世
①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③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④有利于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