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18世纪晚期开始创作诗剧《浮士德》,该剧肯定人的智慧,批判教会神权统治,强调人只有回归社会才能成就自我。这反映出,歌德
A.反对君主立宪B.传播启蒙思想
C.反思工业文明D.力主德国统一
2022-03-3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英国,理性的自由运用体现在科学家能够自由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发表科学成果,并将自然科学运用到宗教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在科学的日益进步中增长了信心和怀疑精神,这种信心和怀疑精神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方式。材料表现了
A.启蒙理性精神源于英国B.近代自然科学逐渐普及
C.科学革命助推人文精神D.理性主义成为时代选择
3 . 17世纪,法国的知识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经院哲学,其中心是抛弃经验、科学和一切关于具体事务的知识,而从上帝创造世界和宇宙体现神意等抽象的命题出发来论证神学教条的合理性,并将其作为亘古不变的理念。面对这一状况,法国进步思想家倡导的理念是
A.“人非工具”B.追求现世的幸福
C.怀疑与理性D.世俗权力高于教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
2022-03-26更新 | 48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英国早期启蒙学者洛克将统治看作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人民有权反扰和改变建约政府: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把它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提出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把统治权看做只是种“代办权”,这两人的思想共同反映了
A.洛克和卢梭启蒙思想的一致性B.确保人民权利行使的有效性
C.卢梭政治理论层而探索的深入性D.人民革命理论的正当合理性
2022-03-11更新 | 35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科学信念和思想的转换。人们的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际和理论,从而促进科学革命的发生。欧洲文艺复兴促进了西方世界人的觉醒,人本主义复归带来了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繁荣。中西方科技发展速度自中世纪起形成强烈对比,东方逐渐在各领域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现在西方呢?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不再希望通过穆斯林和经院哲学家的变形眼镜来看古人,而是直接求助于原始资料,亲自掘起雕像、阅读原文。若无西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鸿沟的有利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影响近代东西方变化的因素”,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2-2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人们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实践史。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历史上每一场重大社会变革,每一次文明的进步,包括科技领域的每一个发明创造,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从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到后来的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历来与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潘庆华«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9 .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相信,存在着牛顿所证实的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都受到理性的检验。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
A.根源于牛顿创建的经典力学体系B.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双重觉醒
C.有助于构建近代社会的政治蓝图D.带来了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10 . 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写道:“因为您是大贵族,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至于我……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这反映出
A.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化B.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C.文学创作呈现大众化趋势D.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
2022-01-04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