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当他们想要在这座神庙里设置柱子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它的均衡原则,便探索既能把它做成适于承受荷载又保持公认的美观形象的方法,于是人们试着测量男子的脚长,把它和身高做比较。……于是,多立克柱式就在建筑物上显示男子的身材比例的刚劲。”该材料最能反映的古希腊建筑设计理念是
A.神权至上B.天人合一C.人文主义D.自然主义
2019-10-11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新东方】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普罗塔戈拉认为,任何人或社会都不能确立一种所有社会成员都赞成的绝对公平。无论一个社会把哪种法律视作公正,也仅仅是对该社会而言。这一观点
A.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是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C.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D.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3 .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④认识你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 古希腊雕塑家塑造了许多体型健美、形象逼真的神灵雕塑,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则绘制了众多阳光健康、富于生活气息的诸神画作。这主要反映了
A.基督教对欧洲影响深远
B.西方“人神共体”神道观
C.西方对人体艺术的推崇
D.人文主义的勃兴与传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民主开放的雅典,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同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两者共同的原因或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宽松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发展的需要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雅典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的分析,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公民具有哪些政治素养?试以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为例说明当时思想领域里出现的“新思考”及其意义。

材料二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里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2)从罗马法的演进的角度谈谈罗马人是如何将“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的?
2021-11-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创出不曾经过革命一途,而采行了雄新路径,初期思想家的著作也充满了“贤人作风”。中国思想史起点上的思想家,不论孔子和墨子,其所论究的问题,大部分重视道德论、政治论 与人生论;其所研究的对象也大都以人事为范围;其关于自然认识,显得分量不大;其关于宇宙观问题的理解,也在形式上仍遵循着西周的传统。 其“智者气象”在战国中叶才发达起来。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二 由于摆脱了对神灵崇拜的束缚,希腊的先贤们开始了对世界本原、自然存在等问题的探讨,长足的自然探求结果给希腊留下了大量的知识源泉。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手工经济、工商业的发达,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对于此时的“爱智者”来说,变幻莫测的天体自然已经不能像城邦社会本身那样让他们感到惊异。自然的探索已经积聚了足够的知识,他们的认识兴趣转向了人类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形成、国家的产生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等,成为智者及苏格拉底、柏拉图共同关注的主题。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兴起及其客观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初期思想家“贤人作风”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与中国古代初期思想家相比古希腊先贤思想的特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言论,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2019-04-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现意见。所以普罗塔哥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自希腊之后西方世界一直都存在理智和精神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自己全部交给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从我们的意识中完全除去。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并借此使内心世界的图画适合于这变动不居的外在世界的画框……希腊人没有将外在世界抽象、淡化而专顾内心世界的呼声;他们也从来没有拒绝精神而偏爱其物化的形体。对他们来说,图画和画框是契合的……

——[美]伊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人实现“图画和画框”的契合的涵义是什么?简述14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为实现这样的“契合”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