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表,由此可见中外两位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颇多,二者的根本目的在于
文明区域人物名言或观点
古代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A.挽救政治B.规范道德C.发展教育D.追求人性
2 . “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
A.希腊人对外界孤陋寡闻B.希腊人思想受到了束缚
C.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D.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哲学的创造者”。苏格拉底的思想
A.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为城邦民主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是希腊古典文化教育繁荣关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021-01-27更新 | 4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届福建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5 . 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C.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强调神的伟大价值B.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C.属于自然哲学范畴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019-08-12更新 | 827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家族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和古代罗马的治国模式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0年至200年的精神过程中,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人”开始出现,我们将其简称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世界上所有三个地区(中国、印度、希腊——编者注)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意识再次意识到自身,思想成为它自己的对象。这个时代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

——摘编自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舜的父亲——编者注)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踪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尽心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并指出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7-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面对不公但合法的死刑判决,不愿在弟子的帮助下逃离雅典而苟活,宁愿服从法律而死。这是因为苏格拉底
A.认为法律判决的结果合乎正义
B.认为社会公平正义彻底崩溃
C.主张建立公平正义的法律统治秩序
D.认为法律具有独立的权威性
2019-06-22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港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人非工具
D.开明专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