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2019-05-12更新 | 1160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中教学形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孔子讲学图                    雅典学院(左上角苏格拉底正和四位青年交换意见)
A.社会环境
B.政治制度
C.经济水平
D.思想认识
2019-04-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治理天下要“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据《韩非子》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免除一切情绪影响的神袛和理智的体现,人类的本性(灵魂)便谁都难免有感情。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较为优良。即使法律所未及的问题或法律虽有所涉及而并不周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时如果需要运用理智,还是应该求之于多数人或全体人民。因为多数人总比少数人不易腐败。……适宜于大多数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行于中庸。在一个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并且很少野心,“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既不对别人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害,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政治构想的命运并说明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异教徒的德行》中写道:“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两者都是无神论者
B.都重视人的道德性
C.都强调知识对人的重要性
D.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物质生活
B.科学精神
C.理性价值
D.自由权利
2019-07-11更新 | 374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格拉底在被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后写道:“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捍卫法律至上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文明中同时出现了早期的人文精神。这个时代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了属于“轴心时代”人文思想主张的有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天人合一”
③“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A.推崇绝对真理
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
D.捍卫思想自由
2019-03-10更新 | 442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选考)试题
10 .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神赐给雅典城邦的一只马虻,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需要马虻的刺激;而孔子则发出“周文王死后,一切文化遗产都在我这里”的豪言壮语。可见两者
A.都关注国家兴盛与否
B.都提倡“认识你自己”
C.都以人为哲学研究对象
D.主张做事要审时度势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