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假使把所有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客观分析,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这一论题
A.有唯物主义倾向,思考力度深刻B.沉迷于不可知论,价值取向消极
C.充满了人文情怀,主张独立思考D.讽刺多数人民主,认同精英治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亚里士多德说:“每一个公民都不能属于他自己,而是国家的一份子,人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必须由国家来管理,国家要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使受教育者一方面获得德性,另一方面成为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城邦集体利益高于公民个体利益B.民众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C.国家教育能够保证城邦长治久安D.公民接受教育才有真正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关于美育教育,柏拉图强调灵魂的美善,并使人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领悟到“行为和制度的美”。这一美育思想
A.推动了民主走向顶峰B.服务于城邦现实政治
C.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D.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
2021·湖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877次组卷 | 4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柏拉图(前427—前347)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因为"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B.雅典民主处于鼎盛时期
C.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完成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一一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望学习、富有常识。希腊人时常以商人、士兵、殖民者和旅行者的身份到外去旅行:在旅行时,他们总是保持着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他们探究一些事物,将所有的问题都搬到理性的审判台前加以考查。柏拉图在《申》一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是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借任何代价予以抵制一一“…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还指出了自由论对社会的重要性。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希腊人能够自由地、富有想象力地思考有关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伟大的文学、哲学和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是航海的民族,希腊人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一旦人们知道经验观察可以发现规律,并能做出正确的预测时,他们眼里的世界就不再是受外部力量任意支配、变化无迹可寻的现象;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务之中。

希腊哲学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伊奥尼亚派,其哲学主张具有较浓厚的自然科学色彩。该派代表人物为米利都的泰勒斯,他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摘编自赵敦华《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他还是一个青年。他把失败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需是哲学家,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

——摘编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哲学起源的客观条件,并指出其与自然科学派哲学起源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主要哲学主张,并指出影响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时代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法律的来源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对人的理性持怀疑态度B.主张应谨慎对侍改革变法
C.倾力研究社会自然科学D.首倡法治优于人治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把美和效用联系起来,认为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从效用出发,苏格拉底见到美的相对性。例如“盾从防御看是美的,矛则从射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美和善其实是统一的B.美是自然秩序的和谐
C.不存在美的评价标准D.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