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对于政治,除非被迫,苏格拉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从未表示任何兴趣,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战时和平时,却一直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他以极其强调的语气断言,他从来没有考虑把政治作为自己的职业,并断言,他作为一个维护正义的战士的立场也使他与政治无缘。”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B.认为政治与维护正义相悖
C.注重政治生活道德性D.以客观立场维护民主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政治B.质疑雅典民主范围的局限
C.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D.主张雅典应实行寡头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普通教育课程,除了体育和音乐这两门初等课程之外,还必须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和谐音学等。柏拉图这一设想旨在(     
A.扩大雅典政权统治基础B.培育城邦治理合格公民
C.推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D.创立世界最先进的教育
2023-03-04更新 | 438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二模(3月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格拉底最后的遗言是“良善是比金钱和其他东西更重要的”,希望雅典人能清楚认识到,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认识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很能干而忽视了美德的知识。这说明苏格拉底(     
A.认为美德比能力重要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特别不重视物质利益D.无明确的认识标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商鞅舌战群儒等。当时,论辩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编《宋元舌辩智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论辩的主体、目的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造成差异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之风兴起的时代价值。
2023-02-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东方与世界的对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教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的成功。他的教导和他个人的品格都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乾隆(1711-1799年)与华盛顿(1732-1799年)是同一个历史时代中西世界权力巅峰的两位名人,但两人的现代性和对后世的影响却大不相同……当乾隆帝去世时,没有一个人会料想到,帝国盛世的幻象将在短短的四十几年后就被击破。在地球的另一端,乔治·华盛顿去世的时候,留下的是另外一份遗产。

——据严明《中西文化风物志》、吴晓波《乾隆与华盛顿》整理

材料三   “新加坡的成功的确是个奇迹,这里没有被外国殖民,没有当谁的附属国,或被某大国专门扶持。新加坡人是靠自己振兴了国家,这在全世界非常罕见,新加坡的经验比日本更能让中国受益。”

——1978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与李光耀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交流方式及思想主张上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概述孔子所处的另一个“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指出乾隆统治时期的中国面临怎样的盛世危机,从社会性质巨变的角度指出“帝国盛世的幻象”“被击破”的表现,并说明华盛顿留下的具有“现代性”的“遗产”主要指什么。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加坡和中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你以“文明在包容互鉴中向前发展”为视角,结合材料三与所学,任选一国阐释其原因。(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苏格拉底在与智者高尔吉亚讨论法庭的辩论艺术时指出:修辞和论术本在于征服听众的“灵魂”,使其“灵魂”变得更为健康,但由于智者们缺乏对“人是什么”“认识自己”等根本性问题的深度思考,反而使论辩艺术成了毒害灵魂的“药”。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注重人文主义的理性发展B.反对将辩论艺术运用于法庭
C.强调司法审判要符合民意D.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2022·江西宜春·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角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B.哲学发展有永恒性
C.具深厚的人文意蕴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
2022-04-12更新 | 1249次组卷 | 15卷引用:热点01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与文明发展-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苏格拉底从不以老师自居,也不愿意让别人成为自己的信徒。他只是在十字街头通过跟不同的人进行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对话。当路人被追问得无语时,苏格拉底都会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你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
A.有助于人们以理性探求知识B.扭转了当时道德沦丧的社会风气
C.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D.反映他对“美德即知识”的推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876次组卷 | 44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近代世界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