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2019-07-04更新 | 248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五
2 .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是
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C.支持人是万物的尺度
D.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2019-06-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在当时环境下,他的这一设想的最大价值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对人们进行了道德教育
C.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D.促成了古代雅典的一次思想解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B.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C.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2019-06-23更新 | 1190次组卷 | 49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
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
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
D.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
2019-06-14更新 | 74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的哲学
A.指出道德的重要性
B.集中在认识人自己
C.强调知识重要作用
D.片面追求功利主义
2019-05-18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2019-05-12更新 | 1160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人们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A.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D.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2019-03-29更新 | 563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材料反映苏格拉底主张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认识你自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