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倡导美德D.强调理性
2020-10-16更新 | 84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冲刺(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实施仁政和道德教育B.推行礼法和民主政治共同建设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加强法律制度对个人行为约束
2020-07-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是同时代的人,但与智者学派不同,他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推动这一转向的主要因素是
A.希腊自然哲学研究的完成B.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
C.雅典城邦制度的日益衰颓D.社会中神学迷信色彩浓厚
2020-07-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测试(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格拉底批判“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的论断;柏拉图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并认为“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由此可知,这些主张
A.意味着雅典初具理性主义精神
B.是希腊人自我意识的第一次伟大觉醒
C.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D.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探讨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等基本问题,在生活领域建起一座真善的理想宫殿。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B.使人本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
C.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D.主张知识来源于对世界的感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强调神的伟大价值B.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C.属于自然哲学范畴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019-08-12更新 | 827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主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从而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他的这种认识基于
A.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B.雅典道德沦丧,政治腐败
C.教育可以发现人的内在美德
D.辨证的逻辑方式具有科学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不公正判处死刑后,不仅不愿逃跑,仍然大谈“遵道德、重正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这表明苏格拉底
A.坚决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尽力挽救雅典衰退的城邦制度
C.坚定地捍卫法律的尊严
D.抗议雅典陪审法庭的司法不公
2019-02-07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文科综合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