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B.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2017-11-02更新 | 57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
A.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
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
C.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
2017-06-04更新 | 74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2017-05-19更新 | 77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
A.老子和苏格拉底
B.孔子和柏拉图
C.孟子和亚里士多德
D.韩非和柏拉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原创)在《政治家》中,拍拉图认为治国(管理)之术是一门专门技艺,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可见柏拉图的治国理念(        
A.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B.是通过教化实现民主政治
C.闪耀着人文主义色彩D.重在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之内,“文”有一部分属于道德教育,一部分则属于文化知识教育。苏格拉底的思想是针对当时雅典的道德堕落提出的,德育自然也就成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两者在内容上又有所不同。孔子要求学生做一个“贤人”贤人的标准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孔子所谓的道指两个方面:一是忠,二是恕。德的内容更加广泛,孔子着重于个人修养,主要表现在孝、悌、忠信等品德上。“仁”就是“爱人”,孔子还重视“礼”强调等级名分,尊卑长幼之序,同时其教育内容中宗教成分较少,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特点。苏格拉底的德育内容多是从“认识自己”这个角度出发的,其思想的基本命题有三:“知识即道德”“守法即正义”和“自制是道德的基础”,且内容上有较多的宗教色彩。当然,在他们道德教育的内容上也有相同的,如:孝、友爱兄弟、友谊等等。还有一点就是,孔子的道德教育多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也有不同。即除政事、道德外,苏格拉底主张学一些有关天文、数学、几何的日用知识。他更强调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未来的政治领导人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摘编自王岚《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