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有何新发展。
2019-10-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源头,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伦有着类似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古希腊在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发展了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泰勒斯的天文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等这些从哲学中过渡派生出来的科学思想,为构筑一个宏大的科学体系提供了必备的思想要素。而中国的哲学家们却或远或近地疏离了自然科学,他们不像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是几何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而是肩负政治家的角色。他们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伦理胜过关心自然本身,而且善于从自然的规律反躬自省,寻找社会的和谐之本。

——摘编自黄谊《浅析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科学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中,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在道德层面的修养。他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孔子在回答学生怎样成为一个完人时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认为,人们通过学“礼”便能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礼”中也蕴含着规则和制度。孔子认为只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才能“积极干预,教化天下”。

——摘编自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等

材料二面对日益衰落,充斥着社会危机与道德危机的祖国,苏格拉底意识到当时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美好德性需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唤起。理性的思维是关键,情感占据相对次要的位置。苏格拉底在和学生谈话中认为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惟有自制才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快乐”。他还鼓励学生将勇敢与知识联系起来,认为知识可以使人变得勇敢。

——摘编自孙丹阳《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简析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020-12-1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勒斯——“万物始于水”;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及其共同精神。
2019-12-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63次组卷 | 7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土——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材料四: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请回答问题:
(1)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所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及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3)材料四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7 .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奉尧舜诸人,欲使社会返于黄金时代:道家主张破坏文化制度,成为无为之世,皆不适宜于时代之需要。墨家刻苦太甚,理想高而难行。后起之法家,则根据剧变之社会趋势,树立理想;更据现实,谋求社会之改革。自诸家势力消长而论,道家不谈政治,其徒渐少。墨家学说不合于强国之兼并政策,其徒为主义奋斗而死者亦众,渐不能与儒家抗衡。儒家常为统治者辩护,法家更积极主张扩张君权,二家易与国君接近。

——摘编自陈恭禄《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不同的希腊哲学家派别中,无论是苏格拉底或是他的后继者们,除了关心道德以外,都对人类的理智,例如知识论感兴趣。而同一时期大多数中国的哲学流派的思索,都集中于人类事务的社会政治层面上,其哲学趣味主要集中于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动物的人。这种哲学趣味绝对是“人文主义”的,其实应该说是“社会”的,因为其强调社会多于个人。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家学派主张建立的理想社会模式,并分析影响其“势力消长”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先哲和希腊先哲思想的异同。

2017-11-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9 .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重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所处春秋时期,政治纷乱,王权倾颓,各阶级剧烈变动,社会风气礼乐崩坏,道德沦丧。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逝,个人为所欲为和奢靡的风气不断滋长,孔子与苏格拉底都以道德教育作为救国安邦的济世良方,……在知识与情感之间,孔子与苏格拉底有不同的选择,孔子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仁具有重仁轻智的倾向,而苏格拉底以知识为基础的善则崇尚智慧、知识,强调对人、对事、对善德的真知。
——张素玲《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对肉体诱惑的抵抗……并非是要反对理性地获得财富,而是反对非理性地使用财富。”
“人只是财富的受托者,这些财富是经由上帝的荣耀才被给予人,他占有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材料三:严复认为要挽救国家、摆脱危亡,只有“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新民德”就是改革传统道德,用西方新道德来提高国人素养,只有以“自由平等为本”,才能改造旧道德,树立新道德。就树立新道德,他谈到:“吾国一切之弊,皆可自贫以求其因,……问何作伪而售欺,贫也。疠疫之所以流行,盗贼之所以充斥,官吏之所以贪婪……举贫之为患而已矣。……惟能疗贫,而后有强之可议也,而后于民力、民智、民德可徐及也。”
——摘编自杨玉荣《中西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冲突与交融》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教育的相似背景。并提出两者道德教育观的不同之处
(2)材料二反映近代哪位思想家的什么观点,指出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严复“新民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提倡“新民德”的主要原因。
2016-12-13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