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亲身经历了伯里克利时代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体察雅典从极盛而趋衰,他聚集大批弟子论学,到处找人论辩、针砭时政。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研究生活、善和恶”。苏格拉底这样做(     
A.推动雅典重新走向辉煌B.使雅典形成了崇尚理性的风气
C.发扬了智者学派的主张D.有利于提升雅典公民道德素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的社会问题,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为政以德”;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要求统治者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在哲学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摘编自刘孟骧《中园儒学史话》

材料二   对于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苏格拉底则大胆地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进行修正;对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所造成的社会混乱,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等观,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日趋衰颓的城邦制度。

——整理自《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的主流思想分别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2-07-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亚里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他们共同出发点是
A.提升公民身体素质B.革除直接民主的弊端
C.增强城邦公民素养D.保障体育竞技的胜利
2022-06-02更新 | 30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8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戈(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善是人内在灵魂,需要通过教育认识内在的善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莎士比亚——社会契约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格拉底认为,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必须与先天神创的高于一切的道德原则和理性标准“相会合”。他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灵魂或理性,把人理解为有理性的动物。这一主张
A.体现了美德即知识B.捍卫了雅典民主政治
C.确立了人的理性主体地位D.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
2022-03-3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以上言论出自某位思想家的演讲,下列选项与此思想家有关的是
A.把人的感知作为一切真理的标准B.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创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
2022-03-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格拉底认为: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者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强调个人利益至上B.关注理性思考
C.主张提高公民地位D.注重等级秩序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作为一个人民,除了遵守法律,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使自己少受城邦的惩罚?”他认为“守法就是正义”,正义也就是守法,两者本身是一回事,这既是拥有和坚持正义的表现,又是守法的表现。同样,苏格拉底也极其反对用民愤来左右审判的做法,他曾在处理“十大将未收阵亡兵士之尸”一案中,毅然强顶民愤,“虽恐吓万端,他全不顾”。苏格拉底探讨了如何公正地执行法律的问题,在对其最后的审判中,使得人们更能体味“法律是人世间最后的判决”。苏氏还认为神法与人法不同,“因为人类是不可能都聚集到一起的,而且也不是都说同一种语言的”,所以,神法不是人制定的,神法的效力强于人法,“违犯神所制定的律法的人是无法逃避刑罚的”。

——摘编自李鼎楚《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西塞罗对物和人的因素视而不见,认为法律源于神,“法律是神的一贯意志”,但西塞罗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把神的法律世俗化。在西塞罗那里,法律起源于神却并不神秘,“人与神共同具有法”,人通过与神共有的理性,必然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相对应的法律。古希腊自然法学说的罗马化,也是西塞罗一生的重要使命,因此,在西塞罗的法律起源理论中,神只是起点。西塞罗以永恒普遍的自然法为前提推导出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竭力强调在理性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思想是有其时代根据的。他从自然法理论推导出共和政体的法制思想,认为应依照自然法组织共和政府,他指出在这种政体中,无论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以“服从法律为美德”。

——摘编自段祺华、刘小兵《荀子和西塞罗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格拉底和西塞罗法律思想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主张人们应去探寻一种确定和永恒不变的真理,即美德和善,将古希腊哲学从主要探讨宇宙本体的自然转向人本身。这一变化(       
A.打破了神学的权威B.表明追求美德成为社会主流
C.提高了哲学的地位D.反映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A.认同和体现了理性的精神,追求思想自由
B.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主张精英治理国家
C.更加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主张重塑人的道德价值观
D.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