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西方
1385年,明朝在南京鸡鸣山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天文台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等,西方天文学与科学仪器传入中国
1607年,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将地心说引入中国,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
1629年,开历局,以徐光启为监督,开始编撰《崇祯历书》
1634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为中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1634年,《崇祯历书》历时五年成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1645年,中国采用西方的数据,修订《宪时历》,即夏历,是我国历法的第五次改革
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恒星天层不动,地球每天绕其轴旋转一周,并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
1572年,第谷发现仙后座超新星(银河系第二颗新星)
157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
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出版,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观测行星位置的数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


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欧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的人文学者为反对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很注意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料的研究和发掘。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P.P.韦杰里乌斯,早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此后,其他有关古代教育的著作或读物也相继出现。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要求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进行教育革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普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
材料二:在16—19世纪,除了渊源于古代四艺中的天文学外,力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等新的学科都已相继出现。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6-19世纪出现一系列新学科的经济、文化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