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和不存在事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关系的和睦,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容?并阐述这一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角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内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019-06-2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东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能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第四次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哲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所说的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第四次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又是指什么运动?它对推动国人思想“再生”方面有什么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大学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仍然掌握在教会手中,教育被印上宗教的印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牛津大学学生50%来自贵族阶层,41%来自平民。18世纪初,苏格兰等大学的学费十分低廉,学制灵活,重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科学的教育。同时期的剑桥大学主要是加强学生成为绅士的社会地位,爱丁堡大学则以其医学著称。19世纪,英国政府在各工业城市建立城市学院,推行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这些城市学院紧扣当地人民生活,教授有助于他们工作的知识。不少的城市学院在20世纪发展为完全大学。成立于1831年的伦敦大学,到了1851年,其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

——摘编自谢雪冰《近代英国高等教育特征》

材料二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后又陆续设法文馆、德文馆、俄文馆和东文馆。出于培养翻译人才的目的,授课科目仅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和汉语语言文字,对西方的各门科学一概不予开设。初期的京师同文馆受到朝中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在传统士大夫的眼中,中国传统的礼教可以礼化所有的人,无需学习西方技术。1895年,甲午战败。改革旧制,变法维新成为时代的要求,自强运动逐步被取代。思想意识上的转变使得作为洋务运动直接成果的京师同文馆受到冲击。1900年庚子事变,京师同文馆学生全体解散,所设各科暂时归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并入京师大学堂。

——摘编自雷钧《京师同文馆对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相比,京师同文馆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阐述给我国当前教育带来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摘编自陈广亮(近代世界社会转型的模式》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认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漫长历程。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这种社会转型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进行的,因此既持续进行,又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况:一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缓慢和畸形化,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停滞和畸形化,三是开放的进行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四是社会分化呈现出一种十分不规则的状态。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特征并指出推动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院的发展,其实是北宋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唐中期以来,门阀特权地主阶层遭到削弱,庶族地主阶层崛起,迫切需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宋初80余年间,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广大士人只好将求学的目光转移至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书院上。北宋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的特点。

——摘编自肖啸《数量远超唐代十倍:宋代书院为何如此兴盛》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前,欧洲大学大多数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渐延伸到东欧、中欧等地区。早期的欧洲大学是由学生来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文艺复兴时期,学校的行政与管理职能都由教师群体成立工作小组来负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浪潮使得原本传统的经院神学类课程受到严重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类的课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文艺复兴前,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这样的专业人员而设置的,随着新思想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体现国家、民族特色的大学也成为真正培养全方面优秀人才的机构。

——摘编自周磊、解秀波《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学院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前后大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1209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万载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同步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正是在这种个体精神的鼓动下,人文主义者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创造出无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不仅在意大利,在英法等国也有大量受人文主义影响的有个性的人和富有个性的文化创造。1617年英国学者弗卢德(Fludd)在他的著作中置入一幅插图,取名“完整的自然之镜和艺术想象”,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机地包容在一个圆形的图案里,意谓世界是上帝的艺术品,而人是世界的中心。

——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20年代之初,个性解放、个人自主是思想界、文学界的共同关怀。但整体地看,当时感性的呐喊远过于理性的沉思。此下一直到对日抗战,这期间中国人纷扰不安,大家关心的主要是救亡图存的问题,只考虑大我,无法顾及小我的问题,更谈不到讨论小我精神境界的问题了。这是国家的处境所加于思想的限制。传统有关“个人”或“自我”的观念因此没有机会得到深刻的重视和认识。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表现,并说明这一精神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的“个人自主”与文艺复兴时的“个体精神”的不同,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后“个人自主”未能彰显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但丁(1265年至1321年)应该说是最早提出国家统一的人,在其政治学名著《论君主制》中他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来实现意大利的统一,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保障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继但丁之后的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他在《和平的保卫者》一书中明确阐述了教会组织不是“强制性权力”机构,只是一种会众组织,不应在世俗政府中享有豁免权和干预权。非但教权不能干预俗权,教会内部人事任免包括教皇职务的任免,乃至教徒大会的组织和召开这类事务,也必须由俗权定夺。

                                ————摘编自杨国顺《文艺复兴运动与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启蒙运动要将民众从专制的政权控制下解放出来,就必须反对王权;要摆脱王权的压迫,又必须批判支撑王权的意识形态——以教会为象征的蒙昧思想。所以,启蒙运动就成了通过批判教会的蒙昧思想、摆脱王权进而争取民众的思想权利和各种社会权利的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思想运动最终表现为“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运动表现为争取“天赋人权”的社会革命。在这个运动中,宗教体现在思想上的蒙昧与教会和王权在政治上的专制就成了思想批判和社会革命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会就是启蒙运动中的反面教员。

                                                              ————摘编自单纯《反思启蒙运动中的宗教》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王权态度的变化,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2018-12-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四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核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及其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四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