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法】孟德斯鸠

通过理想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东西是主权而不是政府,主权总是在人民这一边,因为人民实际上就是公民的集合体。

——【法】卢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的意义。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8世纪初,史官吴兢(670~749年)编成了《贞观政要》,以为“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该书的编纂在于劝惩匡辅,希望“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贞观政要》使得李唐的帝王之业得以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转而以本朝祖宗为治政楷模,使高不可攀、空泛抽象的理想境界变化为更加贴近现实、可资效法的亲切榜样。该书编成以后,贞观之治就成了帝王政治的范本。中唐以降,宪宗、文宗、宣宗诸帝奉《贞观政要》为经典,无不慨然仰慕太宗政化,鞭策激励自己发愤振兴。唐朝以后,不仅历代帝王推崇《贞观政要》,一般士大夫文人乃至僧道,也因为书中包含道德训教可作为处世指南而喜欢读它。它还被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和满文,以供当政者参考。大约9世纪时,《贞观政要》又传到了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

材料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的代表作。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在《君主论》一书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据赵媛《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官吴兢编写《贞观政要》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政要》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及对欧洲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半岛,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文学、艺术作品中已反映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色彩,如但丁在《新生》和《神曲》中“赞扬自由理性,要求人类思想解放,主张追求知识,吸收古典文化,宽待异教”等。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于德国,当时德国的农业、工业、商业都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拯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因而人的毕生追求也就成了人生希望之所在。”

——摘编自杨凤霞《浅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德国的宗教改革》

材料二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人和积极活动者绝大多数都是投入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者。他们的宗教观直接影响着宗教改革的性质和进程。人文主义宗教观的主要特征是:(一)反对愚昧无知,反对盲目崇拜,提倡知识学问,提倡理性思考;(二)大胆怀疑教会的传统神学,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三)强调人的个性和思想解放,观察问题角度的多样化;(四)加强学术研究,了解周围世界,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摘编自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与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的相似背景,以及二者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指出二者在思想上所起的共同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洛克艺术萌芽于文艺复兴运动,那时,人文主义者将个人情感汇入宗教艺术的创作中,给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欧洲封建统治阶级利用重商主义,聚拢了大量财富,极其需要满足日益膨胀的欲望和外部感官享受。巴洛克艺术家们喜欢艺术效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并想方设法地予以表现。他们将激情和想象力融为一体,赋予豪华的艺术作品以摄人心魄的魅力,使人久久沉迷其中。

——摘编自朱亚娥《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作为大革命的回声,欧洲出现了一股燥热的文学浪潮,这就是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地表达个人时客观世界的感受,极力塑造同周围现实或统治集团格格不入的天才人物或叛逆性格。浪漫主义作家对大自然有强烈的爱,雄伟奇异的大自然或异域风光,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摘编自王丽娜等《西方文学作品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文学各自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不同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 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A.启蒙运动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汉代儒学
C.宗教改革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宋明理学
2019-06-23更新 | 129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们的核心观念是“通识学习”,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念开办学校。人文主义者相信,“通识学习”是实现真正自由,确使人类潜力能够得到完全发挥的关键。通识学习的内容包括历史、道德哲学、雄辩术、文法、诗歌、数学、天文以及音乐,其目的在于以此培养出具有美德和智慧,并拥有说服别人与自己同样行事的修辞技巧的人。按照希腊人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心灵的准则,人文主义教育家也强调身体教育,学生被授以标枪技巧、箭术、舞蹈,并被鼓励练习奔跑、摔跤、狩猎和游泳。人文主义教育被认为是为未来生活进行的实际准备,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出伟大的学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市民。它为欧洲统治阶级提供了基础教育的典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

——美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1912年,德国留学数年的蔡元培担任首任教育总长,他特别强调: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同时,他深感国人年长而失学者为之众,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2月,针对清朝学部1906年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大加修订,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为:军国民主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前两者旨在强兵富国,后三者均以培养共和公民的“完美人格”为目的,并用以节制前两者的副作用。

——张晓唯《蔡元培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通识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蔡元培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其对通识教育的新发展
7 . 一位西方艺术家的画作有诸多时代性突破:将亚当和夏娃的人物比例放大,将代表神权的天使比例缩小并置于背景之中;通过画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烘托画面的悲剧气氛。这些突破蕴含的思想主旨是
A.反对宗教信仰
B.否定专制王权
C.提倡人性解放
D.追求科学理性
2018-09-17更新 | 1293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前466—前428)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四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
(3)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共中央为何要提出“双百方针”。并概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4)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
2018-10-1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中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婚姻观念
中国西方
婚姻目的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
择偶标准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夫妻关系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
10 .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鲜明地提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合当时的背景,从本质上看,这种观点
A.有利于人性的解放
B.否定了宗教对人生的价值
C.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D.是对世俗政权的公开挑战
2017-12-06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