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分别具1535年和1558年茁国诺福古郡庄尻财产分布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宗教改革的推动D.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权威B.打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世纪以后,欧洲大学由原来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中海地区扩展到东欧、北欧等整个基督教世界。在北欧和中欧,由天主教以外的其他教派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大量出现。这种现象
A.缘于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发展B.促使欧洲高等教育得以普及
C.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D.说明理性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4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021-07-08更新 | 10889次组卷 | 117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材料三   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处世哲学,至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儒家历来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利益追求最大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发生变化,一些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滋生,诚信缺失成为不可忽视的负面道德现象。

——王艳波《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6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2020-09-17更新 | 300次组卷 | 7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期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2020-07-18更新 | 1414次组卷 | 166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B.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权威
C.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D.阻碍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
A.加强专制王权
B.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
C.打击教会神权
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