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内部存在贬抑财富的倾向,视贫穷为荣耀,认为职业与工作是赎罪的过程。宗教改革后,新教认为,勤勉工作被赋予美德的内涵,是“上帝选民”身份的佐证。这一转变(     
A.适应了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B.削弱了基督教会的教化作用
C.扩大了西方基层选举的范围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2023-11-18更新 | 59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实际上强调了(     
A.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人文主义者特别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指出,学校的学科设置要与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进行书写、阅读、唱歌等活动,还要授以职业或家政的实习教导。为此,他呼吁各邦诸侯及市政管理者大力兴办学校,承担教育组织者的职责。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财的女子”。只有这样,统治当局才能获得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臣民,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英国哲学家培根也坚信新发明将会改变整个人类生活,要求改进职业教育方法,以追求学问领域的扩大。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科学取向,适应了社会需求。

——摘编自贺国庆、马立武《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职业教育开始得到有序发展。1567年,英国制定《工匠徒弟法》,对学徒年限、学徒数量以及师傅资格等作了统一规定,落实了国家有效监督学徒制度。据统计,工业革命期间的不少发明家和企业家,都接受过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培养。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明确规定贫困儿童必须做学徒,并强调教区负责人和保护人有义务负责监督该法令的执行。这促进了带有济贫性质的职业教育机构的诞生,如慈善学校、劳作学校和产业学校等。这些机构开设的课程如基本读写、家庭服务及工业操作等,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其后继教育与发展打下基础。总之,工业革命前的职业教育为英国培养了几代技术精湛的工人。

——摘编自谢勇旗《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英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及意义。
4 .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大批人文主义者聚集在罗马,他们充当教皇的秘书、使节或顾问,有的还受教皇任命承担了教堂的修建和装饰工作,使罗马一度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关于罗马成为文艺复兴全盛期中心的原因,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教权的衰落以及当时整个教士阶层的世俗化,致使教皇大力招揽人文主义者。②人文主义者暧昧的宗教态度以及教皇给人文主义者提供圣职和优厚俸禄,使人文主义者志愿为教皇服务。

——据孟光彩《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教皇和人文主义者呈现复杂关系的原因分析》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从教皇的角度分析罗马成为文艺复兴全盛期中心的原因。侧重分析②,请以米开朗琪罗的建筑和艺术作品为例,说明“人文主义者志愿为教皇服务”的观点。
2023-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教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重灵魂教化、轻身体锻炼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新教各派反对教会控制学校,主张推进全民义务教育,从而使体育教育在学校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知(     
A.体育推动西方人文主义萌芽B.启蒙运动推动大学学术繁荣
C.宗教改革推动教育政策调整D.教育学科设置向制度化转变
6 . 有学者称:他(马丁路德)所要求的是教会必须专注于传扬上帝的话语,教会应当认识到自身是上帝话的工具而不是救赎的通道。因此,在失去属灵权威之后,教会自然更不应该掌握世俗性的司法和政治权力,那么中世纪教会对政治权力和治理的介入和干预也就失去了基础。下列选项与该学者观点一致的是(     
A.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权力的并立
C.基督教会的救赎作用不可替代D.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时期产生了新教禁欲主义思想。它主张把劳动或工作看作是增加上帝荣耀的神圣职责或手段,既反对贫穷、懒惰,又厌恶“豪门的放纵挥霍以及暴发户的奢华炫耀”。该思想
A.是对中世纪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强化了宗教学说对人们的束缚
C.适应了新经济因素发展的要求D.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8 . 有学者认为,欧洲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特点是“我怎么说就怎么做”,克服了罗马天主教的内在矛盾和虚假信仰,在客观上推动了自由精神的生长、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该思想解放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帝国)日趋没落……各个新教诸侯实际上已经独立,帝国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和英国则支持新教联盟。1618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历史上称之为“三十年战争”。1641年交战各国召开威斯特伐利亚和会,这次和会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进行得十分拖拉,但也通过和谈达成一系列约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该和约也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条约规定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患、自由行使领土权,……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该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

……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

——摘编自王海艳《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构建中所体现出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1539年颁布维勒科特莱法令,要求全国所有法院的司法文件都必须用法语撰写,不得再用中世纪以来教士惯用的拉丁文。此外,以往由教会法庭审理的民事诉讼都改由国王法庭审理。这一措施
A.有利于新教在法国传播B.使法国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C.强化了世俗王权的地位D.推动了自然法在近代的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