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二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2019-12-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三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以往神学神权的枷锁中慢慢挣脱出来。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褪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此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此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

——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并说明其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的理解。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材料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新的经济因素开始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出了系统的以“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即可灵魂获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均可阅读理解《圣经》,不需要通过教会就能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打破了教会的权威,培养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并把人们从教会繁琐礼仪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给人以精神的自由,这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路德的理论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丛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理解“路德的理论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谈一谈】

材料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辩一辩】

材料一   当时(1517年)还是维隆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合、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什么思想“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材料二体现了加尔文的基本观点?二者思想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023-04-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实践史。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转变观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因此,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这种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梁敬升《论思想解放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充足,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和文艺复兴运动同步的。这种同步的关系就必然会使两者之间产生不可分离的、密切的联系。民族国家形成的实践影响了人文主义者的民族国家观的形成,而他们的民族国家观也必然在民族国家形成的实践中成为具有指导性的结论,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与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文艺复兴运动促使各国民族语言形成,并通过宗教改革完成了各国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剥离,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可以说文艺复兴运动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二: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欧各国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主权国家理论的发展和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其次,宗教改革运动大大加强了世俗王权,极大地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势力,西欧各国都得以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建立起由本国君主控制的民族教会,使西欧各国最终得以形成独立的民族国家。至此,西欧各国完成了民族国家的初步塑造。它们在文艺复兴时期统一了疆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国家的权力开始覆盖全国;基本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民族语言也开始形成,并建立了由国家控制的民族教会,具备了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草焕《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文艺复兴-兼与中国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2023-02-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指出,学校的学科设置要与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进行书写、阅读、唱歌等活动,还要授以职业或家政的实习教导。为此,他呼吁各邦诸侯及市政管理者大力兴办学校,承担教育组织者的职责。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财的女子”。只有这样,统治当局才能获得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臣民,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英国哲学家培根也坚信新发明将会改变整个人类生活,要求改进职业教育方法,以追求学问领域的扩大。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科学取向,适应了社会需求。

——摘编自贺国庆、马立武《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职业教育开始得到有序发展。1567年,英国制定《工匠徒弟法》,对学徒年限、学徒数量以及师傅资格等作了统一规定,落实了国家有效监督学徒制度。据统计,工业革命期间的不少发明家和企业家,都接受过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培养。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明确规定贫困儿童必须做学徒,并强调教区负责人和保护人有义务负责监督该法令的执行。这促进了带有济贫性质的职业教育机构的诞生,如慈善学校、劳作学校和产业学校等。这些机构开设的课程如基本读写、家庭服务及工业操作等,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其后继教育与发展打下基础。总之,工业革命前的职业教育为英国培养了几代技术精湛的工人。

——摘编自谢勇旗《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英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及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2023-01-08更新 | 393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6—19世纪,欧美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巨变,并逐步影响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王权一方面与地方势力展开斗争,指向建立民族国家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与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生剧烈的冲突。三十年战争就是这一大规模的社会转型的折射。.....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否定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大一统”权威,完成了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并为以后的西欧民族国家国际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摘编自吴忠超《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生活在这一块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大熔炉”,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初来乍到时,其文化、习俗、语言结构、文学模式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旧世界的影响。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引自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中心一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工业化向远离中心的边缘国家和地区扩散。有的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走上了依附型的工业化道路。一一据舒建中 《沃勒斯坦“中心一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国王16世纪“与教皇发生剧烈冲突”的结果。根据材料一,说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移民社会具备的特质,并用事实说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期间世界贸易“中心地区”的演变概况,并分析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时拉丁美洲走上“依附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因。
2022-11-0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2022-08-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