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一千多年来各种宗教在此长期共存,和谐发展。泉州早在五千年前有闽越族在此聚居,艰苦的耕海牧洋生活,使其具有泛神信仰特征,只要是有用的、有利的神灵就加以信奉。魏晋时期汉人从中原地区迁居至此,与原有民族融合。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等来此经商、定居,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宗教相继传入泉州。信奉伊斯兰教的商人与汉族通婚.繁衍后代,成为回族的祖先。泉州社会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构成的移民社会。宋元政府采取较为开放的姿态.授予不同宗教背景的蕃商相应官职,管理泉州的商贸活动,例如南宋长期掌管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庚就是穆斯林。

——摘编自马照南《泉州宗教文化相容共存之品格与现代价值》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引发了欧洲各地的宗教纷争.新教派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冲突激化,导致了长期的宗教战争,例如德国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618年,主要是由于信奉新教和天主教的德意志诸侯之间矛盾冲突,并将欧洲各个国家卷入战争。战争的可怕后果迫使各方开始寻求和平解决宗教争端的途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各国统治者有权自由选择国家的宗教信仰,以一种相对平等和公正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各国的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宗教宽容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些开明君主和思想家进而主张国家与教会分离,不允许宗教干涉国家政治和世俗生活,宗教只是为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和保持“良心”的手段。荷兰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强调个人的内心信仰和良知,主张人们应该通过理性和教育来解决宗教争端。而不是通过暴力和迫害。

——摘编自孙浩然《近代欧洲宗教宽容的起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泉州地区各种宗教得以长期共存和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战争爆发的背景,并分析宗教宽容原则的重要意义。
2024-01-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著作人物著作
薄伽丘《十日谈》卢梭《社会契约论》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亚当.斯密《国富论》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雨果《巴黎圣母院》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达尔文《物种起源》

——摘编自邓蜀生《影响人类的100本书》

书评是介绍书籍的语言。它准确反映书的内容,点明书的精要所在,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例如,《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反映了柏拉图追求完美的一种努力,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理想国》论述的理想国家形态成为后世的国家制度、政治统治的模本。


根据材料所列书单,任选一本书籍,仿写一个书评,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说明理由。(要求:书评内容准确合理,分析说明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