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为推动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用德语翻译了《圣经》,路德也因此成为“德语规则的起草人”。德国诗人海涅对此评价:“这种书面语言今天仍盛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这表明(     
A.语言的统一有利于宗教信仰的统一B.宗教信仰统一有助于增强国家认同
C.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发展
2023-07-24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其论文《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中指出:“禁欲的目的在于战胜不贞,但前提是不能违背人性。如果禁欲活动没有起到禁止欲望的作用,甚至损害自己的身体,那么禁欲活动就该被取消。人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吃喝玩乐,不必在意是否违背教会的规定。”这一主张(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宗教的绝对权威
3 . 马克思认为:“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心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锁链。”材料指出(     
A.契约与自由精神的重要性B.马丁·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C.宗教伦理增强教化的影响D.天主教会强化对人行为约束
2023-06-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在意大利“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文化因素,指出马丁·路德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所起的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英国和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各一位,并简要分析启蒙运动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对精神领域内的绝对权力发起的名副其实的反抗”。宗教改革中符合该观点的主张是(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B.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C.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D.否定了宗教存在的必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
7 .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最主要的观点是
A.否定信仰上帝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挑战教会权威
2022-03-21更新 | 588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终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展示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重要人物。提炼出图片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主题的发展历程和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主题,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观点
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道乐者也。
彼特拉克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二   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权威观

人物观点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揭露“假道学”,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地位平等。
马丁·路德认为罗马教廷的一整套制度和神学理论已经背离了基督教教义。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荀子和彼特拉克不同的幸福观及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二者权威观的相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不同思想文明的理解。
2022-01-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这一主张
A.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将人们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为理性王国的建立作舆论宣传
2022-0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