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古往今来,各种思想文化体系看似独立存在和发展,实则互有渊源和交融,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牛顿、洛克的影响,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恩格斯曾说到,只有英国是自由最多的国家。……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教派斗争和迫害正炽的时候,在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恩格斯的话无非验证了伏尔泰之所见。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表现。
2 . 19世纪的前半期,“人民学会了质疑当权者。人民是政府的首要目的。权利现在从公民向上流至他们委任和选举的代表。…他们(代表)知道公共意向的重要性”。与此相符合的理论是
A.三权分立B.社会契约C.自由平等D.民主共和
2021-01-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卢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这一观点
A.充分保障了公民的自由
B.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C.揭示了社会更替的规律
D.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2017-07-10更新 | 286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孟德斯鸠指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其核心观点是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
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89年美国《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该材料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原则
A.反对私有制
B.天赋人权
C.人民主权
D.暴力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曾经哀叹中世纪是理智的谬误时代,而他们却怀着尊敬甚至留恋的心情去看待以往的年代,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材料中的“他们”指
A.浪漫主义者
B.批判现实主义者
C.现代主义者
D.革命现实主义者
7 . 有思想家主张“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这一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君主立宪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三权分立
8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出处选文
《颜氏家训·养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慕贤》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氏家训·治家》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材料二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9 . 1734年,流亡英国的伏尔泰将其在英国的见闻和思考写成《哲学通信》在法国出版。6月10日巴黎最高法院判决该书“危言耸听,反对宗教、美德和人们对政府权利的尊重”。当天,书被巴黎行刑者当众“撕毁并付之一炬”。这反映出
A.法国与英国处于敌对状态
B.启蒙运动的高涨令法院恐惧
C.启蒙思想的传播冲击了法国社会
D.伏尔泰以自由、平等为宗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的教训,学到理性所永远不能确立的真理。他的这种思想
A.摆脱了自然法则的制约
B.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
C.凸显了激进的政治色彩
D.否定了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