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巨人,他们用各种方式阐述心目中的“理想国”。伏尔泰的理想国是君主立宪,孟德斯鸠的理想国是三权分立,卢梭的理想国是主权在民。由此可知,他们共同的诉求是
A.摆脱专制王权B.主张自由竞争C.倡导人性解放D.否定宗教神学
2 . 如表中启蒙思想家的言论都表达了
人物言论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伏尔泰我不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A.对幸福生活的渴望B.对人与社会的理性思考
C.对科学研究的热衷D.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材料中,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2019-03-27更新 | 791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部分。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对君主制的猛烈抨击
B.都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推行民主
C.都是工业化浪潮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D.都促成本国爆发浩大的社会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文主义平等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条最基本的法律虽然被世俗的谬见所掩蔽了,可并不是就此给抹杀掉,它还是在人们的天性和举止中间显露出来。所以凡是有品德的人就证明了自己高贵。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要坚持基督,其他的诸如苦行禁欲等行为就不再成为表明信仰的标记,神职人员是否结婚这等行为完全由人自由取舍,任何人不得禁止,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同时基督徒有权对圣经做出自己的理解,无需神职人员的中介。这些思想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使人的信仰摆脱了外在形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路德还十分重视提高普通信徒在教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普通信徒均可成为祭司。

——答小群、孙琥瑭《从路德的宗教改革谈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

材料三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他在书中指出,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状态,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类既不自由,也不平等,必须“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这结合能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被称为城邦,现在则被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摘编自钟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中薄伽丘有关平等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路德的平等观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影响。
(3)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卢梭的平等观内涵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新发展的主要原因。
6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攒、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2020-07-27更新 | 40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
2016-11-18更新 | 842次组卷 | 4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据此可知,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是
A.以人为本B.天赋人权C.三权分立D.社会契约
10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