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宪法将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这实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
2 . 18世纪上半叶法国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阐述了法的概念。他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类型。认为,我们假定了三个定义,或毋宁说是三个事实: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学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可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
A.洛克《政府论》B.卢梭《社会契约论》
C.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D.伏尔泰《哲学通信》
2021-05-28更新 | 327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协作体2021届高三5月统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某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对当前时代的批判;第二阶段,对历史哲学的反思:第三阶段,对社会集体的基本原则的一个界定;第四阶段,对理性局限的揭示。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
①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   ②是自然神论的推崇者
③认为人类天性本善   ④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2021-04-22更新 | 24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方思想家对理性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也有人认为: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这些人是
A.薄伽丘和伏尔泰B.康德和卢梭
C.苏格拉底和康德D.苏格拉底和卢梭
2021-04-22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暨阳联谊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选考)
5 . 优秀的民族文化最初深耕于民族忧患意识,后来扩展为全人类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给腓德烈二世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恕我大胆地说,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感激你,因为你肯用心地以健全的哲学来造化一个注定生来担当指挥大任的人。只有在开头肯设法教导自己的国王才配称好国王,他们能分辨好人与坏人,喜爱真理,唾弃迫害与迷信。一个肯坚持这种看法的王子可能给他的国家带回‘黄金时代’……我期望阁下能一直保持您的个性,也期望别的君王能跟您一样。”到了普鲁士以后,伏尔泰发现这位哲学家国王并不像他自己标榜的那么开明,令他十分失望,最后从普鲁士逃回法国。

——摘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伏尔泰时代》

材料二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比较激进的,为了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中的专制和不平等,他常将“自然状态”中的人与文明社会中的人进行对比,其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最为典型。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过着一种没有私有观念的自由平等生活,因此他对“高尚的蒙昧人”推崇备至,通过与文明人对比的手法建构起一个比前人描述更为丰满的“高尚的蒙昧人”形象。他曾这样描述道:“漂泊于森林中的蒙昧人,没有农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彼此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加害意图,甚至也许从来不能辨认他同类中的任何人。”

——摘自刘文明、彭鹏《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新世界原住民的想象和建构》

材料三   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摘自(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述伏尔泰在腓特烈二世身上寄托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及其核心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卢梭对“高尚的蒙昧人”推崇备至的重要原因,并列举相关史实论证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比较激进的”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阐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浪漫主义思潮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是毋庸置疑的。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理性高奏凯歌的时代,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随着我们的科学和艺术的日趋完美,我们的心灵便日益腐败。”这位思想家
①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②是启蒙运动的领袖
③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④是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3-10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他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他认为最公正的秩序是以自由和所有制为基础的,他承认人的天生平等,要求废除等级特权,他高度肯定英国允许言论、出版自由的政治意义,他抨击宗教教会的胡作非为,斥骂教皇为“两足禽兽”,但他提倡信仰自由。“他”是
A.洛克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2021-03-01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8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其运作的“法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对事关大局的蒙古事务非常重视,平定“三藩”之后,在内蒙古的中心地带设立木兰围场、满语“木兰"意为哨鹿,康熙帝把这里作为围猎、避暑.练兵,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在以理性、实验的方法探索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不论是古典罗马还是天主教信仰,都无足轻重,而且拖盖真相也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大学在教授着新的法则,到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人们街量自然价值的标准发生改变,开始向自然事物能否表现得有用或者能否达到有用的结果方向发展。

——【英】威康哆伊尔《牛津法国大革命史》

材料三 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政治理论的思想灵……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篇,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法是从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的关系,在此意义上,所有存在之物均有自己的法。上帝有自己的法;物质世界有自己的法;位于人类之上的‘慧神’有自己的法;动物有自己的法;人也有自己的法”

——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帝在遵循“大一统”的社会法则下处理蒙古事务的措施。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牛顿探索自然现象的“理性、实验的方法”是什么?并根据牛顿的数学成就,列举两个18世纪60年代西方大学可能教授的“新的法则"。简要说明牛顿物理学思想“能达到有用的结果”在生产、思想两个方面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中孟德斯鸠“所有存在之物均有自己的法”的观点,选择以下其中一个角度进行回答。选掸①;指出孟德斯鸠在权力构建问题上的“法”是什么?简要阐明它的价值选择②:指出朱熹思想中与该观点相似的世界观,并简述在该世界观影响下的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
2021-02-05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绍兴高中历史00016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
A.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B.反对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与制衡
C.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D.为反对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思想武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753年,法国第戎学院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
A.伏尔泰《哲学通信》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D.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2020-01-09更新 | 3352次组卷 | 20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2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