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材料一   布克哈特在评价佛罗伦萨人文学者但丁和彼特拉克时说:“他们在当时曾经宣称一个共同的意大利是她的所有儿女们的最崇高的奋斗目标。“但丁还强调”只有皇帝才能把分裂的意大利统一起来米开朗琪罗不仅用自己的画鼓励人民反抗侵略者,而且曾作为佛罗伦萨的城防司令官,阻止德国皇帝对佛罗伦萨的进攻。在英国,莎士比亚笔下反映出来的是他“深切地希望英国在一个开明君主统治下,巩固国内的和平统一”。

——摘编自王素色《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主权既然是公意的运用,就永远不能转让;主权者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公意只有一个,谈不上分割,若被分割,就违背了公意的完整性。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追求的国家形态,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政体。
(2)根据材料二,概述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21-04-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这是一部科学、工艺和历史知识的大辞典,(它)颇为含蓄地对现存的社会和制度作了针砭,并概括了当时怀疑论、唯理论和科学观的精髓。……(它)是第一部有一系列知名人士作撰稿人同时又被视为对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的百科全书”。这些“知名人士”可能包括
A.达·芬奇B.牛顿C.马丁·路德D.伏尔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倡导的法治,与中国历史上法家主张的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法家的法治,根植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黄宗羲的法治,直接来源于他的民权理论,即权力源自人民,而建立的法治,则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天下之法”,法治根植于民权之上,并体现全体人民的利益,成为维持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这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观点非常接近。

——摘编自杨永华、赵亮《中国的卢梭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民主法治思想述评》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国家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和保护公民自由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私有权。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拥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保护公民的财产私有权,会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伏尔泰写道:“自由和财产是英国人伟大的理性声音.是自然的呼声.地产的所有者种植自己的世袭土地比种植他人的土地要好。”但卢梭却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它并不是永恒的。“当他们仅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他们还都过着本性所许可的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生活,并且在他们之间继续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交往的快乐。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以自由平等观为例》


(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宗羲法治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伏尔泰和卢梭对私有财产的看法,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并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及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法律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公正;在公共生活中,优先承担公职所考虑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社会地位或者属于哪个阶级;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BC5世纪,伯利克里《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个机构之中,就不会有自由存在。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848年,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外国革命是由争自由而起,奋斗了两三百年,生出了大风潮,才得到自由,才得到民权。……民族主义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但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1924年,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


材料涉及到关于“自由”的诸多探讨。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概括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