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吸取了唐中期以来节度使割据叛乱的历史教训,为维护统治秩序,政府高度重视文教发展,将符合统治者需要的伦理道德体系在教育发展中灌输给民众,并重视将该工作从童蒙教育抓起。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宋代图书印刷愈发便捷,且降低了纸张成本,社会上出现了“锓板成市,板本布满天下,中秘所藏,莫不家藏而人有”的局面,因此宋代理学大师们才有更好的条件去推进理学思想向教材体系的转化。宋代是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兴盛发展的时代,涌现出张载、朱熹等一批具有理学学术背景的蒙学教育家,蒙学思想和文化影响深远。

——摘编自周超《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自然教育思想并非是由卢梭首创,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却足以在儿童教育史上立于不败之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其《爱弥儿》中得到高度体现,他向传统的世俗观念提出挑战,提出了一套培养社会新人的自然教育宗旨、方法和途径。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承前人之精粹,启后世之蓝图,为西方现代教育思潮涌现奠坚实之基。卢梭所提出自然教育在儿童教育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新旧教育间明显的断裂带,带领后世对儿童教育的研究走向更具备儿童本位色彩的方向。

——摘编自文彦茹《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童蒙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儿童自然教育思想的意义。
2023-02-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先进思想的孕育离不开时代,先进思想的传承离不开伟大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米开朗琪罗被誉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他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东部附近的山城小镇。虽然家庭贫穷,但父亲还是把米开朗琪罗送到佛罗伦萨的一家拉丁语学校去学习。米开朗琪罗在那里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和文学。他了解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朗读了但丁、彼特拉克、贺拉斯、维吉尔的诗。被佛罗伦萨称为无冕之王的罗伦索十分欣赏这位天才少年独创性的艺术才华,留他食宿于美第奇宫廷。美第奇宫廷丰富的雕刻收藏令米开朗基罗着迷,古希腊、罗马的遗产给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学习与探索以巨大影响。

——龚勋《世界名人百传》

材料二   卢梭提出一个重要的构想,即人民定期作为主权者而活动,通过固定的、按期的、绝对不能取消或延期的全体公民集会,决定政府的去留。集会一开始必须讨论两条提案,即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人民是否愿意让那些目前担任行政职责的人们继续当政。卢梭坚持没有任何一种根本法律可以约束人民共同体,哪怕是社会契约本身。在卢梭的法律思想里,主张人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可以做主改变自己的法律,哪怕是最好的法律。

——王笑梦《论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材料三   华盛顿交出军权是美国革命最辉煌的瞬间,也是启蒙思想最动人的一刻。对华盛顿来说,这也许只是他人生中一个安详、平静的小站。此前,他统率弱小的军队打赢了八年的战争:此后,他还将带领年轻的国家走过八年艰苦的历程。但所有这些都不如他此时此刻正在做的这件事伟大。当他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还给人民,他就把一场战争变成了革命,奠定了民主与共和在新大陆不可动摇的根基。

——毕蓝《美国的故事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米开朗琪罗在雕塑、建筑、绘画方面的成就,并简析米开朗琪罗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有关“主权在民”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交出军权”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华盛顿“交出军权”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之后,特别是17世纪,西方传教士在深入世界各地传播基督敏思想的同时,也把西方各地的信息资料带回了欧洲,使西方人了解到不仅欧洲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地球上其他民族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和种种神学,以此为开端的科学革命乃至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拓宽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伏尔泰提出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观,从而把人类精神的进步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伏尔泰的史学观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儿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唯理主义。伏尔泰举起理性主义大旗,并使理性主义成为他的文化史观萌生的哲学基础。此外,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图景。

——摘编自刘明《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管窥-以《路易十四时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伏尔泰史学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炎武和伏尔泰对史学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转型中是起了实际作用的。梁启超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孙中山曾把《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制成小册子,作为兴中会的革命宣传品随身携带散发,并赠给了日本友人南方雄楠。

——摘编自李存山《对中国文化民本思想的再认识》

材料二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为了使这项社会契约不致成为一纸空文,它就不言而喻地包含有这样一个约定,即:只有

它才能使其他约定具有效力;谁拒不服从公意,整个共同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公意....没有这一条件,任何社会约定都将是荒谬的,暴政的,而且会遭到严重的滥用。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国革命....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引起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影响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区。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民众的充分觉醒。.....为什么这一巨变会发生在法国呢?其根本原因是:启蒙运动的故乡法国,直到拿破仑登台后才由一个开明专制的君主统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的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2)拿破仑曾说过:“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解释进步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时期的世界史记载的地理范围大体包括以希腊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多瑙河流域、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致就是当时的希腊已知世界的历史。古代罗马的世界史则以罗马为中心,涉及地中海周边。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因此,中古欧洲的所谓世界历史,实际上是起自上帝创世,以希伯来为序幕,以欧洲为主体的基督教世界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风教道义》,不仅突破了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了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画出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从纵向来说,伏尔泰废洪水创世之说,他认为史学应当从最远古的中国讲起。从横向来说,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他嘲讽西方的传统史学,说“历史号称世界史”,而实际是“在我们西方造作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古代世界史与伏尔泰所著世界史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世界史思想出现的背景。
6 . 伏尔泰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中国的“理”,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伏尔泰推崇“理学”的主要原因是(  )
A.理学的思想内涵丰富B.构建理性王国的需要
C.儒学在西方传播广泛D.启蒙思想批判力有限
7 . 1734年,孟德斯鸠发表《罗马盛衰的原因》,指出:罗马共和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它的统治者贤明,人民忠勇,风俗质朴和制度合理。后来,连年发动对外的侵略战争,国家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统治者趋于腐化,风俗败坏,这一切终于导致共和制度的灭亡。他意在
A.批判法国专制王权的腐朽B.重构罗马盛衰的理论体系
C.全面勾勒资本主义的蓝图D.宣传天赋人权的思想主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大地以及一切低等生物都归所有人共同拥有,但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的财产。这是一个人专有的权利。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财产。只要他改变了任何物品的自然状态并把它带回家,他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劳动,加上了自己的东西,从而使它成为了自己的财产。……非经他们本人的同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其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没有这一点,他们根本谈不上是有产者。任何官长越权发出的委任状或命令,如同任何私人的委任状或命令一样,是无效的,不起任何作用的。两者差别在于官长拥有为特定目的而设的职权,私人则毫无职权。因为,使人享有行为权力的,不是委任状而是职权,如果违反了法律,那就没有职权可言。

——摘自洛克《政府论》(1689-1690年出版)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世界近代启蒙思想家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思想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2022-04-08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封建君主的“一家之法”并非“天下之法”,而“天下之法”应“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天下之人完全可据“天下之法”而评论天下大事,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更是义不容辞。黄宗羲一边大声疾呼“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一边又郑重地提出天子、郡县官等都要定期到学校,“入弟子列”恭听由学校所代表的“民意”。在一定意义上,将各级政府置于某种范围的“民间”舆论监督之下。由此,黄宗羲进而申言“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政府应鼓励“四方上书言利弊”。这样,言路广开,“民意”上达,自由评议受到重视,国事民情统为一体,政通人和就相辅相成了。“公其非是于学校”,为进步思潮之勃兴亮出了鲜明的旗帜。

——摘编自罗华庆《略谈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

材料二   孟德斯鸠明确指出,只有人民才可以制定法律,封建君主言出即法“是一种恶劣的立法方法”。立法权由人民集体享有,这在大国是不可能的,在小国也有许多不便。他同时认为人民是根本不适合于讨论事情的,人民必须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议会-立法机关,立法工作才能完成。孟德斯鸠认为不应该广泛地从全体人民中选举立法机关的成员,而应在每一个主要地域由居民选举代表一人。“人民对自己城市的需要比对其他城市的需要了解得更清楚;对邻居的才能比对其他同胞的才能判断起来要正确得多。”孟德斯鸠认识到,已接受选民一般意志的代表在立法期间不必每件事情都要再接受其选民的特别指示。若事事征求选民的意见要以无限的拖延为代价,结果得不偿失。

——摘编自李建华、周建民《法的精神与法的规则-孟德斯鸠立法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限制君权思想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19世纪黄宗羲和孟德斯鸠限制君权思想在中国和西方的遭遇,并分析造成黄宗羲相关思想这一遭遇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儿童教育理念,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传统的学塾成为儿童的牢笼,儿童则把夫子视为敌人,易形成儿童的反抗心理。他将儿童比喻成草木,提出顺应儿童性情,肯定了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并以“习礼”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王守仁说:“凡授书,不在途多,但贵精熟。”儿童读书贵精,当量力而为。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居官文人,将儿童教育作为统治者实现“下学上达”目标的便捷途径,广泛宣传治.国安邦之道,使社会成员从小就自觉接受建立在理学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教化。

——摘编自殷文洁《王守仁蒙童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教育的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快速发展,但人的自然属性却在社会变迁中遭到破坏,机器大工业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有的和谐被破坏。因此,卢梭对人的自然本性加以探讨,发现了儿童这个独立特殊的个体,秉持“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开创西方儿童教育研究的先河。他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儿童是天性善良的、自由的和感性的存在。教育者要遵从儿童作为人的本性和儿童的本性,使其顺其自然的发展,同时儿童是具有尊严和权利的独立个体,所以成人不能剥夺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天性,从而使儿童的童年价值得到充分的保证王。

——摘编自李舒静《马克思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