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作者意在强调
A.理性思维带来自信自主
B.天主教统治的极权蒙昧
C.启蒙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D.思想启蒙阻碍社会进步
2 .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其大臣建言)作为追求。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
A.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
B.文艺复兴主张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
D.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
2019-05-08更新 | 312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阉党迫害致死。早年从事反对阉党的斗争,清军入关后从事抗清斗争。眼看复国无望,遂潜心著述,写出了《明夷待访录》,系统阐述了其社会政治思想。书中对封建专制政体进行猛烈抨击,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我之出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在他看来,应当革去像桀纣那样“独夫”的“君”得到像汤武那样受百姓爱戴而尊为“父”、“天”的“君”。君与臣应该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共同负担人民公共利害的“分工关系”。他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到极限,并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卢梭(1712-1778),出身于手工业家庭,先后做过仆人、学徒、商店伙计和抄写员。他同情民众疾苦,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他认为“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是要为了他们的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愁困苦以便统治他们。”在卢梭看来,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只能由自己来代表,人民不需要找一个主权统治者。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黄宗羲、卢梭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卢梭主张的相同之处,有何主要差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
2019-04-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791年,法国人民大规模纪念伏尔泰,将其灵柩请如先贤祠;1915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两者说明了
A.社会变革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C.专制统治扼杀启蒙思想的萌发
D.革命是思想解放的必要前提
5 .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2020-03-07更新 | 563次组卷 | 6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材料二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的意大利,则可上溯到14世纪。这个时期因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发生了一场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以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时期。这个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逐渐遍及全欧,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材料三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空前激烈,欧洲各国发生了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就其字面意义讲,是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教会和贵族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它不仅是一个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


(1)根据材料指出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请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   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泰斗伏尔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学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泰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宣传的带有辩证法因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解放思想并敢于否定一切腐朽事物的勇敢精神,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的启蒙者对中国传统儒学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据材料三,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认为,人可以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有形世界而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自然神论者提出的观点
A.宣扬了信仰得救的原则
B.维护了天主教会统治
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形成
D.有利于理性精神发展
9 .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材料二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如下表书目: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在材料二书目中选取一部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10 . 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孔多塞,即使被通缉,躲藏在阁楼中,仍旧要把他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写下来。在这个自由的国度中,科学研究将大规模、有组织地进行……法制同理性法则相一致,人人按理性行动,自尊和友爱的情感充分发展。这表明
A.法国大革命即将获得胜利
B.孔多塞思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C.孔多塞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历经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