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德斯鸠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在其著作中称,“他们”并不是“反历史的”,相反,“他们”十分关注历史,急切地审视历史,希望从中找到关于人类经验的永恒而普遍的原则;“他们”嘲笑宇宙是在六天创造出来的观点,但是“他们”依然相信,上帝根据理性计划为天类创造了这个精美的机器。材料中的“他们”包括(     
A.彼特拉克B.孟德斯鸠C.达尔文D.马丁·路德
2023-03-24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在孟德斯鸠的政治经济学论述中,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是一组核心概念。他认为,“征服精神”是对人性的放纵,而“商业精神”则伴之以简朴、节约、节制、勤劳、聪慧、安定、秩序和守法。商业精神使一切成为可计算的对象,商业还是一种限制政治权力的有效手段。孟德斯鸠意在强调(     
A.政府应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商业精神与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C.理性和自由平等共生共存D.以商业精神制约社会公共权力
2022-09-14更新 | 42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在言语间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各种弊端。他们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马基雅维利“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孟德斯鸠“假如有一个君主,不但毫不使人民生活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残,于是人民服从国君的基础立即丧失”“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梁启超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请以“君权”为主题,任选以上两则史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中国的立法者的主要目标,要使他们的人民能够平静地过生活。他们要人人互相尊重,要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感到对他人负有许多义务,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治国模式中
A.包含丰富的民本思想B.强调对他人负有义务
C.强调人与人和谐相处D.礼制与法律相互结合
6 . 伏尔泰说:所谓专制或专横的政府,是指君主可以随意夺走一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如果说曾有一个国家,在那里人的生命、财产和荣誉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便是中国。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先秦法家思想长期保障社会秩序稳定
B.传统封建社会存在制约绝对权力因素
C.封建社会重视保护人民私人财产安全
D.传统民本思想是西方启蒙思想的渊源
7 . 有学者认为,伏尔泰将中国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孟德斯鸠则视中国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尽管具体内容有异,二人研究中国的目的则殊途同归。在该学者看来,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A.精神内核有所差别B.均在向中国宣传启蒙思想
C.政治主张没有差异D.都在为启蒙思想寻找论据
8 . 孟德斯鸠假设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君主制政府,但他思考得更多的则是如何使政府受制于法律,受制于社会。在他看来,社会的重要性在于它构成了权力分立与多样化的社会基础。在考虑如何实现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时,他注意到了别人所没有看到的社会“中间权力”即高等法院、教会及贵族的存在和力量。这表明孟德斯鸠
A.强化了君主权力的不可或缺B.重视社会力量对权力的制约
C.主张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中间权力是社会的主导因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有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拉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曾说过,“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什么是“埋性的阳光?”

(2)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的是何种政体?

(4)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