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德斯鸠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奉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摘自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对(明夷待访录》的一种新解读》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宋明理学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
(3)运用材料三评价黄宗羲思想的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
2 . 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
海昏侯刘贺(前92~前59年)墓
墓葬位置
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
与文献记载一致
墓葬形制和结构
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
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
具有汉代特征
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出土器物上的文字
“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
“刘贺”“海昏侯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68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2016-11-27更新 | 83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2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4 . 启蒙思想
材料一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官吏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在帝国(注: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根据两段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虽然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请指出他们相同的目的。
(3)你认为他们哪一位的观点更接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