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彼特拉克特别推崇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作品,而伏尔泰对李维作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且认为古典史家的很多记载都是“无稽之谈”。这种改变
A.反映了古典文化走向没落B.表现了理性的批判精神
C.说明了人文精神遭到质疑D.受到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 .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卢梭的认识反映出
A.他对理性主义的否定
B.他与伏尔泰没有思想共性
C.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
D.启蒙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
4 .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这说明伏尔泰
A.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B.没有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C.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D.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019-06-12更新 | 7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6-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被人们所传诵,它开宗明义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学说D.三权分立学说
2017-12-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伏尔泰对某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专制制
D.直接民主制
7 . 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8 .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纪念“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纪念活动上说:“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让我们向其他强有力的思想家讨教,向卢梭、向狄德罗、向孟德斯鸠讨教。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材料中的“这个人”:(   
A.著有《社会契约论》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著有《纯粹理性批判》
D.提倡自然权利说
2016-11-18更新 | 6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家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髓》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3)据材料三,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10-10-21更新 | 7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