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     
A.体现出历史进步的信念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
C.表明法国成为专制王权国家D.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到18世纪,“中国热”席卷欧洲。伏尔泰认为儒学是一种宣扬道德的宗教,乾隆是开明君主的代表。“中国热”的出现
A.表明中外交流深入到思想领域B.说明了儒学是启蒙思想的渊源
C.它顺应了当时西欧社会转型的需要D.表明当时中国文化领先西方
3 .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伏尔泰的观点
A.看到了儒家思想的本质B.体现反教会反专制的精神
C.代表了所有启蒙思想家D.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2022-03-26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浦江中学、长兴中学、余杭高中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16882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教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1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儒学的要义。
(2)结合所学,探究对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分析应考虑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云:“在我们这个不幸的星球上,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们不可能不分成两个阶级,一个是支配人的富人阶级,另一个是服侍人的穷人阶级”,因此“平等既是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同时也是最荒诞不经的事”。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A.洛克B.卢梭C.伏尔泰D.孟德斯鸠
2021-02-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当17世纪中国儒家学说传入法国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法国奉为道德黄金律,并且在伏尔泰等人的努力下,曾两度被写进了法国宪法。据此可知
A.欧洲资产阶级托古改制B.欧洲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道德学说
C.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D.中国儒学与西方“理性”思想本质一致
2020-07-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他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其中有三位斗士最引人瞩目,那就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的学说后来一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所传颂,鼓舞着种种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是直接促发和指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事件一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正是这两次革命把由英国革命正式开始的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大幅度地推向了深广,并最终完成了现代民主政治基本形态的构筑。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塞罗与自然法在罗马法发展史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各自主张的学说,并简述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历史作用。
2020-07-2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他说“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属于人民。”“……他还认为如果暴君践踏法律,奴役臣民,人民就有权利以革命的行动来恢复自己的权利,使不平等转变为更高级的社会契约的平等。”“他”是指启蒙思想家
A.卢梭B.孟德斯鸠C.伏尔泰D.洛克
2020-04-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四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
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9-11-05更新 | 45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伏尔泰逝世13年后,其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人更是达60多万人。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敬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有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B.他尊崇理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C.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D.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歌颂自然的人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