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启蒙思想泰斗伏尔泰认为,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中国士大夫对神的态度就是“敬天秉公”,而天就是天理、自然;赞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理性的、人道的原则,具有普遍性。这主要说明
A.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B.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C.中西方文明之间相互的借鉴
D.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
2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2021-10-20更新 | 636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珠海市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2021-03-22更新 | 323次组卷 | 55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2021-03-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是针对(     )
A.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6 . 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理由。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性的原因。
7 .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就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据此可知,伏尔泰
A.反对英国国教B.推崇信仰自由C.主张宗教改革D.提倡君主立宪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不仅获得了民众的崇拜,而且成为凡尔赛宫的座上宾,国王和贵族们也一样尊敬这位思想的天才。这位“思想的天才”
①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②反对君主专制
③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④提出“主权在民”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 .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这说明伏尔泰
A.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B.没有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C.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D.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019-06-12更新 | 7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州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文
10 . 东西方的思想智慧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他主张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是“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就是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并提出“美德由教育而来”。

——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材料二:马丁路德把人文主义引入了宗教。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他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列出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概述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4)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本质目的又有何相似之处。
2019-05-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