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薄伽丘通过小说歌颂现实生活,反对等级观念;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挑战教皇权威;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抨击专制制度。这反映出
A.反封建斗争形式多样B.人文主义深入发展
C.反封建内容发生了变化D.思想解放的曲折历程
2 . 伏尔泰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认为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其思想主旨是
A.宣扬自由平等思想B.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C.推动自然科学发展D.强调理性主义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康德——建立以社会契约思想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B.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C.孟德斯鸠——反对君主制,主张建立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D.卢梭——提出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020-06-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两位启蒙思想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看法,其共同点是
伏尔泰: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孟德斯鸠: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二者用否决权彼此约束,并与行政机构相互制约。

A.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倡导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C.猛烈抨击了教会的特权D.强调要对权力进行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778年,一位84岁老人回到巴黎。同年,老人逝世,不被当局允许在巴黎安葬。13年后其遗骨被迁入先贤祠,棺木上镌刻着“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他对政治自由的态度是开明专制。这位老人
A.对理性作了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赞颂原始社会,其思想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创作《哲学通信》,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保证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
2020-06-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期中)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他是启蒙运动的领袖,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对政治自由的态度是开明专制,他是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彼特拉克
2020-06-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发展的视角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其产生的“思想启蒙”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作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伏尔泰在《论宽容》中告诫人们,“企图使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方式就形而上学进行思考,是绝顶荒唐的想法。使用武力征服整个世界,这比制服一个城市所有人的头脑容易得多”。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A.强调人的思想自由B.摆脱宗教对人的束缚
C.突出革命的合理性D.批判君主制的局限性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在《风俗论》指出....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翻译的内容。对比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2)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并分析其目的。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2020-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就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据此可知,伏尔泰
A.反对英国国教B.推崇信仰自由C.主张宗教改革D.提倡君主立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