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将中华帝国引作专制政体的反面教材,说“中国的专制主……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凶暴”;而伏尔泰则认为中国是推行“开明君主制”的成功典范。产生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主要原因是两人
①政治主张的差异②个人性格的差异③掌握材料的差异④阶级立场的差异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 . 欧洲某一时期政治新思潮存在三种主权学说,第一种坚持开明君主个人握有主权,第二种要求对主权加以分割,以防止任何一个权威变成专制权力,第三种坚持主权在民,又强调主权不可分割。这三种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按顺序对应分别是
A.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B.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C.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D.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
3 . 有学者云:“在我们这个不幸的星球上,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们不可能不分成两个阶级,一个是支配人的富人阶级,另一个是服侍人的穷人阶级”,因此“平等既是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同时也是最荒诞不经的事”。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A.洛克B.卢梭C.伏尔泰D.孟德斯鸠
2021-02-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伏尔泰曾说中国“文人的信仰(儒学)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四千年来,他们始终把最简单的信仰视为最佳信仰。”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
A.通过儒学巩固君主专制B.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
C.借助儒学批判基督教神学D.促进中法文化频繁交流与融合
2020-08-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17世纪中国儒家学说传入法国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法国奉为道德黄金律,并且在伏尔泰等人的努力下,曾两度被写进了法国宪法。据此可知
A.欧洲资产阶级托古改制B.欧洲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道德学说
C.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D.中国儒学与西方“理性”思想本质一致
2020-07-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
A.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
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
D.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2019-05-12更新 | 474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春季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他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曾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但又认为“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他是
A.莎士比亚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D.因信称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