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觉得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孔夫子,对于他的国家的上古时代所作的见证。因为孔夫子决不愿意说谎,他根本不做先知,他从来不说他有什么灵感,他也决不宣扬一种新宗教,他更不借助于什么威望,他根本不奉承他那时代的当朝皇帝,甚至都不谈论他。再说一遍,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忽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弊端而诞生于西方社会中的理论,对于历经数千年之久的中国文化传统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哲学,在20世纪初传进中国以后,能够席卷中国大地,成为主流思想意识形态,除了理论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以外,还因为它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相通性、相融性,这也是其作为外来的哲学而能迅速的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魏丕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和中国国情及儒家思想交融的历程》

材料三     钱穆先生说过“今天的世界,交通方便,全世界如一国。我认为儒家对今天以后的中国,仍当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世界文化亦自有其应有之影响。”两千多年来,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不断被深化和提升,儒家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联结世界人民命运的文化纽带,可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和文化支撑。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他是如何借助儒家思想支撑这些观点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文化如何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和文化支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作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代宗师,提出了理性主义的两大主题: 推倒两樽神,即天上之神——宗教神学,和地上之神——封建专制主义;重树两面大旗——科学理性和自由平等。这两大主题,体现在他的哲学与宗教思想、政治与伦理思想以及史学 思想之中,达到了摧毁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目的,尤其是他对人的理性的赞美 和对自由的弘扬对当时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理性主义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精神动 力和理论指导。

材料二   孟德斯鸠强调,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本质和界限,是决不能加以混淆的,而 必须加以严格区分,这是“人民安定的基础”。“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要通过分权,使这三种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从而保障政治自由。

——摘编自全松柏《理性与偏离——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简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为“推倒两樽神”和“重树两面大旗”提出的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国家制度主张在欧美国家实践中的体现。
3 .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评价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时,卢梭却已经在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材料指出卢梭相比于伏尔泰思想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提出社会契约论   ④提出人民主权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④
2020-11-19更新 | 9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分别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培育了一批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重视与民休息的帝王,造就了许多体恤民情、敢于为民请命的贤臣良吏,孕育了众多敢于“为生民立命”、挺身为民众说话的思想家。许多统治者不仅宣扬民本论,还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

民本主义理论高度适应了农业化推广、深化的文明趋势:以力农、重农为基调的生民利民主张和平均主义的经济原则,与法家的重农抑商观念相互呼应,推动定居农业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达到农业化时代的极致水平;序上下、齐万民的教民、化民略与法家的刑治主义相互整合,极大地充实了集权体制的人文理性与实用智慧,促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升华为农业文明时代最具制度张力与弹性的集权形态;重视民情民意的保民得民理念与墨家兼爱交利思想、法家富民强兵的耕战取向相互补充,形成了管理、凝聚广土众民相对有效的农业化治理模式,帮助历代王朝蓄积起古代世界极其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刘慧娟《论中国的民本思想》等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历史任务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给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洛克、潘恩、杰斐逊、卢梭等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民有、民享、民治”等基本思想。

西方的民主理论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讨论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阐明了人的自由、生命和财产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既不可转让,又不能剥夺;论证了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人民是国家的主权者,国家是保护人民自然权利的工具;为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防止专制制度出现,应当实行法治,建立分权制衡机制。

——摘编自吴巨平《略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的重大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在精神实质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这说明他
A.倡导平等博爱B.反对宗教宽容C.主张法律至上D.推崇理性信仰
2020-02-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从伏尔泰的天赋人权和自由、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些观点
A.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B.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C.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7 . 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才辈出。下表所示为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孟德斯鸠“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法律和地理、地质、气候、人种、风俗、商业等都有关系。”
伏尔泰“没有什么东西在理论上是真的,或在实际上是公正的,除非为普遍理性所承认。”“这个时代要求确认以理性来反对种种想象和别的时代的偏见,并取得胜利。”
卢梭“在自然社会中,人是依靠自然的情感生活,当自然社会消失以后,人就只有靠理性指导生活。”

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B.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C.注重核心观念的制度化D.将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
8 . 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
A.三权分立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D.人是万物的尺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
A.君主专制B.共和制C.贵族制D.君主立宪制
2019-12-24更新 | 159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合肥一六八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主权在民,公平正义B.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D.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