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9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天下”,这个“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

——摘编于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异教土壤都是应受天谴的,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世界之外。中古时期伊斯兰历史学家心目中的世界,实际是伊斯兰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围地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到了18世纪,伏尔泰著《风教通议》时,废洪水创世之说,从他当时认为最远古的中国讲起,并把欧、亚、非、英几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摘编自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对世界历史认知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世界历史认识的突破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教人们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通过心灵去倾听神之声,去接照善的目的行事。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智慧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知识”。他引导人们认识灵魂中固有的善德。苏格拉底的“善”所包客的美德,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对真知的追求,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促成西方哲学的理性倾向,形成了知识型哲学,体现着科学主义精神。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并简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2022-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据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应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通过自己的立法机关来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定期开会,除此之外还有权监督法律的执行。”“行政权是决定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的权力,它执行国家的意志,应该由国王掌握。”“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具有独立性,应由法院和陪审官行使。”

——孟德斯鸠

材料三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所有的人在政治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人民集体经常表达出来的意志成为公意,它构成主权,主权即公意的运用。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它必须由人民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它是统一的,也不能被分割。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应该执行人民的意志,受人民监督。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

——卢梭


请回答:
(1)文艺复兴核心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具体指哪些人?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摘编自【法】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材料三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系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下》


(1)归纳材料一、二中君臣观的共通之处。分析这两种君臣观本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三中的君民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谭嗣同君民观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具体主张。

材料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的相似之处?

材料四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2019-11-05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7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 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 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   德意志人文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在这种新式教育中,除了教育对象突破了教士圈子外,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神学范围。马丁路德自中学至大学基本上都是接受这种教育。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他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朱婷 郑祖铤《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材料三   18世纪30年代牛顿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标志着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代表主流科学文化的牛顿理论不仅用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在启蒙运动中比较早和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等社会理想。

——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并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2)据材料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在结合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哪些社会理想?
(4)综上所述,概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实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
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历史必修三及《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包含着“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相对于“大西洋”,“太平洋”则不存在这样的“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并以中国为例分析“太平洋”不存在
这样的“体系”的观点。
9 .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10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人对这场死亡(指14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的黑死病)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瘟疫的发生,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的怀疑与不满,人们的思想感情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演变为对整个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体验的高度,对生之价值作了重新的肯定。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力的百般珍惜。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如果说启蒙哲人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喧闹的家族。他们是战友,而且常常有深厚的私人友谊,但是,除了以推动共同的事业为最大乐事外,其次就是以批判战友为乐事了。他们彼此展开无休止的论战,有些完全是唇枪舌剑,毫不客气。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反思导致欧洲人的生活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领域对此有何反映?
(2)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启蒙思想家中选取两位说明材料二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14-18世纪影响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