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2022-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专题复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启示宗教”。伏尔泰这样认为主要是为了
A.促进思想解放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否定君主政体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2022-03-21更新 | 432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8届南京、盐城市高三一模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3 . 他受牛顿的影响,提出宇宙是一架“绝妙的机器”,用第一流的文学才能反抗教会和迷信,他曾赢得“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的桂冠,被誉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是启蒙运动中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下列各项中,对他的描述恰当的是
①赞成开明专制   ②提倡自然权利学说
③代表作是《哲学通信》   ④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较晚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毫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编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伏尔泰曾说:“在我们多灾多难的世界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一个是贫困阶级。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可知,伏尔泰认为
A.人们在财产方面可以存在不平等B.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具有必然性
C.森严等级是人类能够生存的前提D.社会政治中的森严等级具有合理性
6 . 下表是两位启蒙思想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看法,其共同点是
伏尔泰: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孟德斯鸠: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二者用否决权彼此约束,并与行政机构相互制约。

A.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倡导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C.猛烈抨击了教会的特权D.强调要对权力进行制约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传统民本思想有六大突破:把维护天下人的“自私”“自利”作为为君之“本”;把“在万民之忧乐”作为“公天下”的基本诉求;将民本思想中尊重民意的观念上升到尊重民众权益的思想;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君为民设、君是民仆;君臣都是为天下人服务的,因而是师友关系;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政治观念---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具有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精神内涵,但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相比,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正因为这种局限性,所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可能也没有成为指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只能成为近代中国吸收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进行社会革命的思想资源。

——潘起造《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启蒙意义及局限》

材料二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对中国文化极端赞扬,不论是中国的哲学、道德、政治还是科学,他都视为尽善尽美。伏尔泰极端崇拜孔子,认为孔子比基督还伟大,因为孔子从不以神或预言者自命。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基督从未说过类似的话;基督不过禁人行恶,孔子则更劝人行善;孔子要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伏尔泰佩服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发达,尤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感兴趣,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由哲学家国王治理的国家。认为中国不是专制政治,中国行政组织分工完备,官吏考试选拔,设有谏诤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组织。

——冯华琴《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儒家思想的态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结合西方近代的民主观念分析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简要分析黄宗羲和伏尔泰分别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     
A.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
C.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D.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
2020-10-01更新 | 1249次组卷 | 4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考前练文综历史试题
9 . 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
B.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
C.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
D.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
10 .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谈道:“要是在英格兰只有一种宗教,怕的是可能要闹专制:要是在那里有两种宗教,它们自己相互之间可能要互相扼杀;但是那里有了三十多种宗教,而它们却都能和平地与幸福地生活着。”这一思想体现了
A.民主性和多元性B.国际性和融合性
C.法治性和竞争性D.科学性和时效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